新闻资讯

漳州垃圾分类工作探索推进 让垃圾“变废为宝”

2019-08-05 16:37:13   来源:   浏览:221 评论(0


2019-08-05 11:09:48 福建日报   作者: 黄如飞 杜正蓝 白志强 通讯员 郑舒宁 张仪华  

垃圾分几种?垃圾怎么分类?垃圾分类能为城市生活带来什么?7月29日上午,融信社区联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为社区居民送上了一堂别具特色的垃圾分类宣传知识讲座。

漳州市龙文区融信社区,工作人员向住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漳州市荣昌社区市民主动将垃圾投入垃圾分类生态流转屋。

融信社区作为龙文区垃圾分类示范点之一,目前已经配备8座垃圾分类生态流转屋。

漳州市开展垃圾分类以来,不断完善链条管理,推进前端收集、中端收运、末端处理的一体化管理体系,推动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

城区率先兴起“新时尚”

“现在,每天早晚把垃圾分好再丢已经成为一种习惯。”7月22日中午,家住龙文区锦绣一方的林女士在准备午饭,她随手将菜叶子和装菜的塑料袋分拣开来,扔进不同的垃圾桶里。

垃圾分类已是他们一家的习惯。记者发现,林女士家中有三个不同的垃圾桶,厨房里镂空的垃圾桶专门放厨余垃圾,客厅里的白色垃圾桶放纸巾等,而餐厅的蓝色垃圾桶则放置其他垃圾。此外,家里还有一个放置着红色有害垃圾的纸箱。

同林女士一样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不在少数,这俨然成了龙文区的垃圾分类环保新时尚。而居民间兴起“新时尚”的底气,则来自于多数小区配备的新款“垃圾分类生态流转屋”。该小屋内置紫外线消毒、喷淋和除臭系统,外置可供投放后的居民清洁的洗手池,并且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目前,龙文区已建成垃圾流转屋194座,全部投入运营。

与此同时,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各个社区也新增了角色——街长。街长不仅要对沿街商铺的业主垃圾乱扔、占道经营和油烟污染等问题进行实时教育、劝导和制止,还要引导业主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做好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以及正确使用“垃圾分类生态流转屋”。

2018年,龙文区在全市率先出台《龙文区“门前三包”街长责任制》,探索建立以社区党员干部为管理街长,聘请民间热心人士为管理副街长的新工作机制,建立“一街一长”的管理模式,推动建立“以路为轴、纵横成网、责任到人、常态长效”的网格化格局。

“把垃圾分类的入户宣传、教育引导作为管理副街长的日常职责,建立工作台账,并通过系列宣讲发动,不断推动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商场等。”龙文区环卫处主任黄丽真介绍,全区推行垃圾分类之际,恰好与“门前三包”街长责任制形成呼应。由全区68个机关单位、62个居民小区做点,发挥街长责任制的主观能动性,将点串联成线,辐射全区更快更好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步文街道和碧湖街道的商铺较多,人流量大,小区年轻化,适合在试点的基础上重点发动。”黄丽真说,龙文区成立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办公室,选取55个单位、16个小区(村)和4个公共机构作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由点及面地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其中,针对中小学生、幼儿园的宣传,还联动起“家校社”,印发14747册《垃圾分类知识》读本。

运输中转发生了改变

“以前这里太臭了!垃圾中转站就在菜市场旁边,我们每天到菜市场买菜,绕不过去。”家住芗城区延通市场附近的王女士告诉记者,曾经类似这样建在城市主要地段的垃圾中转站有不少,而在垃圾中转过程中常有垃圾掉落、脏水溢出,臭气熏天。

原来,来自周围社区商铺运来的垃圾未经过分类,先来到中转站中转,再装车发往垃圾处理厂。当垃圾分类启动之后,早年建设的设施老旧的中转站不具备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功能,其作用便随之削减。

在有了垃圾分类生态流转屋之后,垃圾桶不再只是带走垃圾留下桶。试点地区推行“桶桶对接”“桶车对接”的垃圾清洁直运。不但保证了居民每日投放的都是崭新的垃圾桶,消除居民对垃圾屋本身是否卫生的顾虑,也便于及时维护损坏的垃圾桶,同时节约了分类垃圾多次中转的步骤。

“‘桶桶对接’‘桶车对接’靓化了社区环境,垃圾直运避免了中转途中对城区环境造成的‘二次伤害’。”漳州市环境卫生中心市容科李占林副科长介绍,目前由漳州蒲姜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承担漳州市主城区和龙海市主城区及周边乡镇的生活垃圾处理。现扩建增加处理规模750吨,新增投资3.76亿元,预计2020年处理规模可达1800吨/日。

人口密集区的垃圾中转站取消了,谁来接棒?

2018年,《漳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2018—2020年)》出台,提出建立与分类品种相配套的收运体系,加快主城区东西南北4座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及垃圾分类环保垃圾屋建设,并配置中、大型垃圾压缩设备和大件垃圾破碎机,按“四分类”分别对应不同颜色和标志,配套可回收、有害、易腐(餐厨)、其他垃圾专用桶。

“在取消31座中转站的基础上,漳州市将建设东西南北4座‘花园式’的垃圾生态流转中心。”漳州市环境卫生中心副主任柯冰冰介绍,未来推广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将通过二维码或智能IC卡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可追溯系统,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等,借此鼓励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同时,配备满足垃圾分类清运需求、密封性好、标志明显、节能环保的分类转运专用车辆,实行“干湿分离”的收运方式,建立分类转运机制,避免前端细分类、后端一锅烩的现象。

垃圾也是一种资源

“垃圾其实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分类让垃圾在循环分类中参与了一把‘资源配置’。”7月26日,龙文区碧湖街道办事处在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招聘启事中写道,给垃圾一个变废为宝的机会,重新回归社会。

为此,漳州市遵循着“大分流,小分类”的原则,一手抓“大分流”,在住宅小区集中定点投放,将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分开收集,引导居民单独投放,实施专项分流收集、收运、处理;一手抓“小分类”,细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

许多人不解,督导员手把手指导居民将垃圾正确分类,这些分类后的垃圾消失在人们视野后,兜兜转转又去了哪里?

漳州九龙岭餐厨垃圾处理厂的“餐厨垃圾智能收运系统”上线已三月整,利用“互联网+”技术研发的餐厨垃圾智能收运系统,实现了餐厨垃圾智能化收运和信息化监管。采用国内较成熟“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气利用”的处理工艺,并配备“MBR系统+纳滤系统+反渗透系统”的污水处理系统,废水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

去年6月,推动建立餐厨垃圾统一收处制度。通过摸底、配桶、签约,逐步推进辖区餐饮企业、公司食堂、机关食堂等餐厨垃圾的收运。目前共有12部收运车辆,开通14条收运线路,签约1096家餐饮单位,日收运处理量70吨左右。签约数量和收运数量与日俱增,并逐步向小型餐饮店全覆盖。

龙文建筑垃圾杂物消纳场用地总面积约40亩。在建筑垃圾运往消纳场后,管理员对其进行登记检查,随后引导车辆到指定位置进行倾倒,由分拣员将建筑垃圾分类、摊平、压实。处理期间,对未能及时处理的建筑垃圾,采取加盖篷布及除尘雾炮器进行降沉处理,以减少扬尘对场区周边环境的影响。

7月1日,投用龙文花园、荣昌花园等6个爱心互助驿站,住户可以投放较新且能再次利用的家庭闲置物品,也可以领取自己所需的二手物品。物品和驿站均经过清洗消毒,并且将回收、出库、进库和领取的物品形成台账。设定每周二、周四为固定领取日,领取人只需签名即可领取。闲置物品互通有无,爱心互助驿站开放一个月以来得到了广大住户的认可。

多渠道、多方位、多领域,携手合力。随着漳州垃圾分类工作探索推进,依托蒲姜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九龙岭餐厨垃圾处理厂和龙文建筑垃圾杂物消纳场,漳州的末端处理设施正逐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也有序上线。

文章关键词: 漳州垃圾分类工作探索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