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我市成立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和九大产业攻坚小组,各小组组长均由市领导担任,通过严格落实“七个一批”工作机制,加快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为柳州重振工业雄风、再创工业辉煌汇聚力量、积蓄动能。在这片工业沃土上,政企携手破局突围、抢抓风口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翻开柳州工业史,在那些跨越沟壑、加速发展的关键时刻,都有政企携手的精彩笔墨。
1958年,中央在柳州布局的“十大工业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全市上下冲破重重阻碍,相继生产出广西第一台推土机、第一炉钢水、第一辆汽车等,为柳州工业发展积累了厚实的家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柳州结合中央方针政策,在不压缩重工业发展的前提下,加大力度扶持轻工业,培育了令老柳州人记忆犹新、为之骄傲的“八大金刚”。1992年柳州成为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第一个“百亿城市”。
2017年,柳州积极探索打造政企联动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柳州模式”。在产业端,柳州汽车产业快速转型升级,2024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超越燃油车,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弯道超车。在生态端,柳州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长期位居全国前列,柳州成为绿色出行的样板城市。
近年来,我市还实施了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等5项重大产业标志性工程,加快汽车、钢铁、机械三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三样”,这同样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坚守工业本色、与企业携手并进的实干举措和决心毅力。
当前,柳州再次处在发展的关键节点,需要努力走出一条加快破局求变、突围求进的新路子。柳州是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但金融、人才等资源远不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只有用好政企携手这张“王牌”,柳州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发展先机。
首先,政企携手凸显了工业发展中党的领导作用,可有力保障战略规划的长期性和发展政策的连续性,能在国家战略布局和地方产业、企业发展中找到“最优解”。其次,可以更好地动员全社会资源力量支持工业发展,更好地应对全球挑战,如我市加快推动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这为人工智能产业创造了市场机遇、注入了发展活力。再者,政府能与企业“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更切实有效地解决企业困难问题,高效普及落实政策福利,协调产业间、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动政企学研融合发展。
当然,在政企携手并进的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要注意,遵循发展规律、遵守市场规则、尊重市场主体,不断完善机制体制,灵活制定产业政策,精准精细服务企业,做到“企业需要马上到,企业不叫不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