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深化产业园区改革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09-27 17:37:06   来源:柳州日报   浏览:173 评论(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强调要深化产业园区改革,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园区体制机制,推进园区整合,推动园区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柳州市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着力深化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构建“3+3+X”现代产业体系,为同心克难、改革向新、重振柳州作出园区应有贡献。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园区发展新活力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园区改革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着力健全建强园区组织体系,切实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推动产业园区改革发展集聚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开辟新空间。二是加快园区整合升级。按照“区位相邻、产业相近、集约高效、集聚发展”的整合原则,统筹推进全市产业园区整合升级,形成柳州高新区、柳州经开区2个市管产业园区和柳城、融安、融水3个县域园区协同发展的柳州“2+3”产业园区矩阵。三是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整合后园区的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完善一个管理机构、一套班子、多个片区的园区管理模式,强化党工委、管委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职能。加快推进人事薪酬管理制度改革落地。四是创新园区考核评价机制。紧盯关键指标、关键任务、薄弱环节,加强对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投资实效考核,对各园区经济运行、重大项目建设加强统筹和服务。

二、聚焦重点指标任务,抓好园区经济运行

一是着力抓好园区工业投资稳增长。着力抓好园区工业稳增长措施落地见效,抓好园区减停产企业帮扶脱困,千方百计为企业解难题,发挥园区优势“一企一策”有效帮扶企业脱困。二是着力推进园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围绕“传统产业焕新工程”抓服务、抓保障,全力以赴确保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围绕“新兴产业壮大工程”抓招商、抓落地,培育发展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在专业特色园区集聚发展良好态势。三是着力推动园区扩量提质。推进高成长性工业企业产值三年倍增和工业上台阶“两大行动”在园区率先落地落实。对10家头部型倍增企业、35家高成长型倍增企业,通过倍增贷、倍增基金、倍增扶持资金等方式培优育强、提级扩能,力争三年翻一番、新增产值500亿元,五年新增产值1000亿元。

三、创新园区招商模式,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一是发挥园区优势创新招商模式。充分挖掘、大力推介柳州产业园区深厚工业基础、强大制造能力、完整产业链条、优质配套服务等比较优势,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和知名商协会优势和作用。二是加大园区产业转移承接力度。紧盯新技术产业化前沿动态和全国产业链布局,主动向先进生产力靠拢,加强同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发达地区交流合作,发挥好深柳前海国际联合创新中心等窗口平台“双招双引”作用。三是精准招商破局第四大主导产业。加大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大健康等新兴产业招商力度,加快培育柳州工业“新三样”。

四、强化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推动园区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放是发展的动力,产业园区既是做好“柳通天下”文章、培育壮大“外字号”的硬支撑,同时也是柳州打造市场经营便利地的新窗口。

一是以园区为载体建设市场经营便利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等,务实对接RCEP,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加快形成“产业+要素+区域”协同开放格局。二是完善对外开放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研发+高端‘智造’+柳州制造+东盟大市场”的产业协同体系。广泛对接欧洲资源,打造中欧(柳州)合作示范区、中德(柳州)工业园、中马(柳州)工业园建设等“两国双园”合作升级版。三是扩大利用外资规模。鼓励外资通过参股、战略投资、增资、兼并重组等方式到园区进行各类投资,积极推动不同所有制企业和外来投资参与园区建设运营。

五、提升园区要素保障水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设施水平和营商环境是柳州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市园区办将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物流运输关键设施建设,把园区打造成为营商环境的新高地。

一是提升园区市政配套能力。根据园区招商引资企业落地“最后一公里”及工业企业倍增行动需要,统筹资金用于提升园区路网、供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等市政配套能力,支撑园区企业产业发展需求。二是推进园区质量管理和标准化服务。优先选择园区资金密集等重点领域及面向企业、面向市民的服务窗口单位开展试点,以标准化“硬举措”提升园区营商环境“软实力”。三是持续降低园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全要素全过程的降本增效机制,强化企业用工保障,落实阶段性降低工业企业用电、用气成本等政策,加大力度推进物流降本增效。


文章关键词: 产业 改革 现代化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