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内,研发团队争分夺秒、迎难而上,为实现节点目标共同努力;生产车间内,机械臂辗转腾挪,全自动生产线高效运转……在柳州微研天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研天隆”),火热的生产场景,成为这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亮丽风景线。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微研天隆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变化,从传统汽车发动机内部零部件的“老产品”起步,逐渐转型为新能源驱动电机铁芯及部件的精密加工,为我市乃至全国的汽车企业提供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提升技术含量适应新变革
走进微研天隆的智能车间,区别于传统汽车零部件制造工厂的嘈杂和轰鸣声,这里干净整洁、有序高效。
“最开始进驻柳州的时候,我们租了一个厂房生产‘老产品’。”微研天隆副总经理於海强介绍,所谓“老产品”指的是传统汽车发动机内部的零部件和冲压器,当时产品种类仅有五六个。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微研天隆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的变化。
“2020年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是传统汽车零部件的增量生产,另一件是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於海强介绍,这一年,公司的销售额从原来的几百万元增长到2300万元,实现了质的飞跃。
进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造领域后,微研天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逐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於海强表示,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造领域快速发展和市场细分的背景下,旧技术已经不适应新变革,只有转型与创新才能在发展中“破圈”。
打造智能制造新标杆
2021年,微研天隆又作了一个重大决策——投资2亿元,购买50亩地建设新厂房。新厂房的建设不仅提升了该公司的生产能力,还为引进国外先进的铁芯研制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创造了条件。
短短3年时间,微研天隆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引进了两条生产线,一条是精密冲压制造线,另一条是新能源驱动电机铁芯生产线。”於海强介绍,精密冲压件行业拼的是精度和效率。“我们将新能源汽车‘三电’中的‘两电’技术牢牢掌握在手中。”
目前,微研天隆已具备年产600万套电控单元壳体及其延伸产品、100万套电机铁芯及其延伸产品的生产能力。
企业高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对行业的准确判断,在每一个关键节点,微研天隆牢牢把握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进一步做强做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先进,效率才会高。”於海强表示,公司在模具技术和人才培养上不断加大投入,与国外高端品牌合作引进先进模具技术并实现自主国产化,同时引入关键技术管理人员,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我们的研发比重达到了5%,今年3月我们还引进了一台价值2000万元的进口设备,3台设备共投入超9000万元形成生产线。”於海强表示,这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造就了过硬的产品质量。
定制驱动 技术领航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讲究效率,这体现在产品的标准化,以及制造过程要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於海强表示,公司对于目标客户定位有着严格的要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定制化产品。“目前服务的企业,一部分在柳州当地很有分量,另一部分在全球范围很有实力。”
除了定位清晰,微研天隆还注重自身的打造。“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机器再好,还得靠人来管理。”微研天隆不仅与国外的知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还积极与高端院校进行校企合作,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团队,“卓越管理”模式使其拥有了强大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提及企业的发展目标,於海强说:“我们的短期目标是成为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冲压行业做到极致,让客户慕名而来。
发挥企业的高技术和知识的力量,通过技术创新和卓越的执行力来实现这一目标。於海强表示,长期目标则是打造一个智能轻量化、技术型的高端制造基地。
深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造领域,微研天隆依托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拿到更多“重量级”订单奠定了基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微研天隆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市场表现引领着我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记者手记:微研天隆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和高度智能的生产现场,让我深刻感受到前瞻性和创新力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从老产品到新能源产品的华丽转身,再到重资产投入打造智能制造新标杆,微研天隆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微研天隆的故事,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制造向高端迈进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