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6月25日
地点:柳州市鱼峰区社湾路28号
“教育部批复,同意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柳州职业技术大学。这不仅是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是柳州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柳职本科筹建办公室副主任韦林华喜不自胜地说,心里仿佛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是柳州人民期盼已久的大学——
教育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这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贯通了中职、高职、职教本科乃至更高层次人才培养路径,为莘莘学子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铺平道路。
这是工业城市渴求已久的大学——
工业名城的荣光,始于实干,精于匠心,成于创新。当前,柳州正锚定“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这个战略首选方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工匠、工程师等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个以服务先进制造业为主的职业大学,将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广阔舞台作贡献、显身手。
这是为“全球的柳州”加码赋能的大学——
柳职牵头组建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以柳州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契机,校企携手、教产相伴,面向国际、向海图强,为站在全区、全国、全球大局谋划“全球的柳州”和“柳州的全球”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这所柳州人自己的职业大学,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多年来谋篇布局、统筹推动,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助力柳州特色高等教育“新格局”加快成型。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为了给人才提供壮筋骨、长才干的成长沃土,我市踔厉奋发、赓续前行。正如市教育局局长潘旭阳所说,柳州社会各界二十多年来久久为功、提质扩容,实现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全面跃升,为柳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千仞山头更有山,一山去后一山还。柳州高等教育从来不是“孤峰耸立”,而是“群峰并峙”。我市有广西科技大学、柳州工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柳州校区)4所本科层次大学,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智能制造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正在与电子科技大学筹备共建“广西电子信息高等研究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从“十三五”末的8.5万多人,增加到目前的12.3万多人,高等学校规模日益壮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城市发展,教育先行。市教育局副局长温剑介绍,近年来,柳州教育牢牢守住高质量发展这条“生命线”,全面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在服务支撑柳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展现担当作为。
高等教育在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开花结果”,“柳州工匠”黄继宇是其中一个例子。2017年,黄继宇从柳州工学院毕业后,入职上汽通用五菱,主导底盘性能调校自主化、国产化芯片EPS控制器调校等项目,和团队一起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攻克“卡脖子”难题。他说:“在柳州我接触到了汽车,也让我找到人生的方向。”
一个个例证,不断续写着产教融合的柳州模式:我市多所高职院校入选广西新一轮“双高”建设名单;广西科技大学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柳州职业技术大学的前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结构与柳州产业发展契合度超过92%……
教育讲究潜移默化,创新还需久久为功。柳州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内生动力从何而来?答案不言而喻,来自创新和人才。高等教育学校落户柳州,是学校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也是学校建设、学科发展源源不绝的动力。广西科技大学立足柳州作为广西汽车城的定位,推出研究成果“重型商用车多域多层级协同节能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进一步反哺柳州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产生显著经济效益。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企业组建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服务中小微企业,获国家授权专利942项,横向技术服务216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研发信号职教装备8项,助力企业实现创收1.2亿元。
翻开世界地图,柳州人心中有海,亟待扬帆。柳职牵头成立中国—印度尼西亚职业教育产教联盟,与相关企业共建海外培训中心,探索推进职教出海长效机制;依托学校优势专业,强化国际标准及资源建设,校企共建国际工匠学院等,服务企业全球发展,赋能国际人才培养。柳州职业技术大学获批设立后,教随产出、产教同行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必将为站在全区、全国、全球大局谋划“全球的柳州”和“柳州的全球”,助力柳州做好“柳通天下”这篇文章作出新的贡献。
关山千万重,山高人为峰。站在新的起点上,柳州将继续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同时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彰显高等教育的新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