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企业专栏】自创“秘笈” 驰骋天地——聚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制造企业:瑞浦赛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2024-03-27 09:49:49   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谢耘   浏览:161 评论(0


工程师使用电脑操作机器人对电芯进行解拘束作业。

3月15日,在位于柳东新区的瑞浦赛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化成车间一角,一枚枚电芯零部件注入电解液后,通过自动化生产线“走”进设备检测气密性,工人们称之为给电芯做“CT”。

在瑞浦赛克年产20吉瓦时智能化工厂里,尽管6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自动化生产率达到90%以上,该公司仍有1300多名生产质检人员和600多名各类工程人员在奋战。3月,该公司动力、储能两大板块的产能预计达到1.5吉瓦时,大约相当于350万只纯电动车用的新能源汽车用电芯。

瑞浦赛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余招宇说,今年春节期间,公司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生产线开足马力加班生产,其中动力电池主要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星光、缤果等车型配套,订单处于饱和状态。

起步即加速

瑞浦赛克20吉瓦时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是上汽通用五菱通过强链补链引进柳州的项目。青山控股集团和上汽集团下属子公司合资成立了瑞浦赛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为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两大世界500强企业强强联手,可以说,瑞浦赛克开局就站上了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冲刺赛道。为了尽快抢占市场,柳州市、柳东新区为瑞浦赛克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2022年10月项目启动建设,2023年7月开始试生产,当年11月就完成生产爬坡,实现满产达产。

“这几乎是行业里最快的速度,在新能源电池需求量大、外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我们跑赢了时间。”余招宇说。

突破极限的“独门秘笈”

中国新能源电池的“江湖”里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唯有创新才能争得一席之地。

余招宇和研发团队一直在思考如何探寻新能源电池技术这门“功夫”的极致。他们决定自创“独门秘笈”——研发问顶电池技术!

常规电芯内部的顶部空间约为15毫米,在这狭小的空间里,需要容纳正负极柱、极耳等复杂结构,考虑到电解液膨胀带来的体积变化和整体安全性,15毫米已是极限。然而,余招宇和研发团队要做的却是突破极限。

“我们进行了颠覆性创新。”余招宇说,问顶电池技术打破了原有的电芯结构,改变连接方式,采用新的焊接技术,把原有的顶部空间由15毫米缩短到了8毫米。这意味着同样体积大小的动力电池,容量可从166安时提升至175安时,不仅续航能力显著提升,还支持快充。

追求极致之路布满了荆棘。问顶电池技术的研发耗费2年多时间,研发团队克服了难以计数的困难:选用什么材料,如何设计界面、防止内部短路……每次研发试制的样品出来,都要经过大大小小的验证和测试,废弃掉的样品有几万只。“最艰难的时候真的没有方向。”余招宇说,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辉博士深耕行业20多年,每到这时候他都和研发团队站在一起,带领团队攻克项目难关,突破行业瓶颈。

“别小看这短短的8毫米,这里面有我们100多项技术专利,其中有40多项专利申报了欧洲和北美的国际专利。”让余招宇感到自豪的是,去年问顶电池技术刚一推出样品,就有欧洲第三方评测机构拿样品进行了测试,公开数据证实了样品的优异性能,引起行业轰动。

订单很快找上门来。今年2月1日,瑞浦兰钧问顶320安时电芯在柳州瑞浦赛克生产基地量产下线,成为行业内首批实现量产的300安时以上的储能电芯。随后,客户刚过完春节就来到柳州考察,经过两天的严格审核后,下了1吉瓦时的“大单”。

“柳州造”拥抱世界

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快速发展,余招宇身处其中,见证了行业在国际市场浪潮中从“跟跑”到“领跑”的过程。

一边是民营企业大胆创新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一边是政府“有形的手”给予的强有力支持。柳州深入推进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等标志性工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汽通用五菱牵头组建了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在新能源汽车的能源系统等方面进行全面探索。

“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我们很多产品都借助了他们最新的检测手段。”余招宇说,目前瑞浦赛克二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并将通过产业链吸引新能源电池上下游企业落地柳州,助力柳州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下一步,瑞浦赛克还将进一步布局海外市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灵活性强、创新效率高的优势,跟随合作伙伴一起在全球浪潮中闯出一片天地。

记者手记:新能源电池的“江湖”上风起云涌,唯有创新能争得一席之地。瑞浦赛克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大胆创新、敢于求变的特点,在毫厘之间寻求突破极限的可能性,用创新赋予柳产电芯“寸土寸金”的价值。借由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崛起的时代脚步:突破技术壁垒,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最终实现自我超越。未来已来,属于绿色能源的新时代又将重新“煮酒论英雄”。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