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几百纳米的芯片,大到上百米高的风电机组,还有当下最火的新质生产力机器人、锂电池……如今,在我市北部生态新区都可以生产。由于快速引进新兴企业、聚集高端人才,这里有的园区被称为“小酒泉”,有的企业被称为“小北大”。
“这些企业投产一年左右,年产值快速达到上亿元甚至20多亿元,实打实地带动了新区乃至全市的‘新字号’产业发展。”2月26日,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主任陈文杰告诉记者,2023年,新区战略性新兴企业年产值达143.7亿元,同比增长40.3%,占新区规模以上总产值的55.4%,这一占比数字比肩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
走进零碳新能源智慧装备产业园,工人正在小山包似的零部件中爬上爬下,专注地进行调试、检查。“我们生产的7.15兆瓦风电机组,叶片扫过的面积有4个足球场那么大。”柳州金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风力发电机总装厂厂长袁晓飞说,企业生产的风电机组拥有100%的自主知识产权,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
“去年5月投产至今,还不到一年时间,我们的产值已经突破10亿元,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等地。”袁晓飞告诉记者,因为大部分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来自甘肃酒泉,所以大家都把产业园称为“小酒泉”。“作为链主企业,我们正带动塔筒、电缆、储能、物流等上下游企业进驻柳州,助力风电产业集聚壮大。”袁晓飞表示。
在距离不到1公里的柳州华霆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锂电池总装车间,工人和工业机器人都在忙碌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2023年实现年产值26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超100%,去年年底冲刺阶段用工多达1200人,十分壮观。”公司总经理汪浩说,“依靠强大的技术支撑,我们的新能源电池遭遇火烧、针刺、碾压、高空坠落等情况都能保证不燃不爆,让百姓开上安全又便宜的新能源汽车,也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订单。”
由于团队是由一群北大博士组成的,广西飓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所在的地点也被称为“小北大”。作为广西唯一一家芯片制造企业、国内第一条氮化镓激光芯片量产线企业,目前企业年产能达5000万支氮化镓激光器,填补了国内相关产品空白。公司副总经理付建波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员工中有不少北大博士已经定居柳州或在柳成家。”
北部生态新区成立6年,产业聚集了,人气旺盛了,创新迸发了,充满科幻色彩的未来场景,正在这里一步步变成现实。
前不久,市政府与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开发合作协议,又一个百亿元项目在新区落地。独角兽企业优必选的机器人超级智慧工厂项目也在加快推进;柳工智能国际工业园的首台产品下线,再次助推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迈出新步伐……“新区将紧紧抓住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风口,蓄能成势、聚链成群,助力柳州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陈文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