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从石油到风电,玉门距离下一个“高光时刻”还有多远?

2019-07-25 16:24:36   来源:   浏览:183 评论(0


2019-07-25 13:03:57 石油Link   作者: 悦川  

从上个世纪的“万众瞩目”到现在的苦寻发展,在历经沧桑的玉门,一场新旧能源之间的碰撞正在冒出滋滋的火花。

近日,一则老玉门房价低至200元/平却无人问津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

一觉醒来,曾经的石油城玉门似乎换了一种模样。

公交没有了,卖东西的小摊没有了,商店没有了,常去的网吧也没有了。

从街上望去,经常能看到一些老人孤独的坐在墙壁斑驳的老房子门前,百无聊赖的用手抚摸着脑壳。

“这里一天也没几个人,旁边就是汽车站,一天来来回回就那么两三班。”小餐馆老板悠闲的唠着家常。

这样的场景,即使是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的老石油,也很难想起当年的繁华、热闹。

不过,较为幸运的是,现在的玉门已经走在了下一个发展的路口,石油和新能源正在碰撞出闪耀的火花。

“凡有石油处,皆有玉门人”

无法想象,当年的玉门,是怎样以一个西北边陲的小城之力,成为人口达到13万的鼎盛之地。

在那个贫油的时代,又是怎样将石油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我国各个角落,驱动起成千上万的飞机、轮船。

在上个世纪,自老君庙油井喷出第一股石油到被列入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玉门油田一时间聚集起成千上万的技工、学生、机械设备,每年在这里开采出几十万吨石油。

其中在1939至1949十年间,玉门老君庙油矿共生产原油50万吨,占同期全国石油总产量的90%。

1957年生产原油75.54万吨,占当时全国石油总产量的87.78%。

1959年,生产原油140.6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1%。

可以说,玉门油田撑起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半壁江山。

然而,玉门存在的意义并不止于此。

可以说,上世纪几乎所有石油城的兴起都和玉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凡有石油处,皆有玉门人”,建国后,十几万职工先后又从这里出发,奔往全国各地的石油基地,输出设备、人才和技术。

1954年,玉门油田支援上海炼油厂建设。

1955年,3000多名玉门石油人奔赴柴达木盆地勘探找油。

1956年,1.2万名玉门石油人支援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建设。

1958年,44个钻井队奔赴巴山蜀水参加川中会战。

1960年,玉门油田外调1.8万名职工和大批设备参加了大庆会战。

1969年,18000名玉门石油人跑步上长庆参加陇东石油会战。

1970年,玉门油田输出1.6万多职工和1630台套设备参加了长庆会战。

1989年,玉门油田又挥师参加吐哈会战,建成了年产原油300万吨的吐哈油田。

南下四川、北赴大庆、东进胜利、西上克拉玛依、跑步庆阳、二进柴达木、三战吐鲁番,据统计,玉门先后向全国50多个石油石化单位输送人才10万余名,各类设备4000多台套。

著名石油工人王进喜,就是从这里北上松辽平原,成为闻名全国的铁人。

走出玉门

玉门老君庙旧城位于祁连山北麓石油河峡谷口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农业等基础产业发展困难,自建城之初就需要从外地输入大量的粮食和生活用品。

而从石油资源的储藏情况来看,该地区面积较小,资源分布并不集中。

但由于资源埋藏较浅,因此在油田建设初期,技术人员就能凭借着当时的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开采与开发。

不过,这样的埋藏条件,也决定了该地区降产速度快,很难发现大油田。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玉门油田的产量就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的产量目标仅仅是力保每年40万吨,而这甚至不到大庆油田的1%。

资源减少,地理位置尴尬,多项因素为玉门后期的落寞埋下了伏笔。

在2003年,玉门市政府搬迁到位于疏勒河绿洲的平原地带——玉门镇,这里距离老城70公里,不仅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而且毗邻干线公路,距离其他乡镇更近。

2005年,在中石油的支持下,玉门油田总部和生活区正式迁址到酒泉市肃州区。

自此,昔日的玉门形成老城、新城、油田新基地三分天下的局面。

向上的玉门

玉门的发展已经转向了下一个路口。

尽管如此,不论是对职工,还是对地方政府来说,玉门油田的能量都不容低估。

截至2018年,玉门油田为玉门市贡献了超过90%的税收,为酒泉市贡献了超过60%的税收。

油田位列兰州石化、甘肃烟草和庆阳石化之后,是甘肃省第四大纳税企业。

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元老级油田,它的发展和转型对中国石油城市以及产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在找到解决遏制资源枯竭城市的方法上被寄予了厚望。

虽然发展的难题一个接一个,但玉门却从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

2017年,在国家油气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玉门油田争取到了长庆油田环庆区块的矿权和开采权。

玉门油田计划,在保持老产区40万吨稳产的同时,在五年内将新区建设成具有60万吨产能的大油区,叠加年产量达到百万吨。

自此,制约油田多年的资源储量问题,终于看见了曙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资源储量方面的向好,玉门油田扭亏为盈的能力也在加强。

作为玉门油田扭亏的重要支撑,2016年以来,玉门炼化通过打造精细管理品牌,提高技术经济水平等措施,实现了历史性的扭亏为营,结束了连续17年的亏损历史。

可以说,在石油领域,玉门一直都保持着向上的姿态。

石油和新能源的一场新碰撞

进入玉门,只见70米高的巨大风机屹立在400平方公里的广袤戈壁上,它们在狂烈的西北风中有序的运转。

据了解,这样的风机,在玉门有1517台。

除了石油,玉门能否再扶植起一个新的支柱产业,减轻对它的依赖?这不仅关乎玉门的经济发展,更决定着城市的未来命运。

在玉门,石油和风电实现了一次全新的碰撞。

据了解,玉门风能资源总储量1.5亿千瓦,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以上,占全国可开发量的七分之一,风场集中在1万平方公里内,年满负荷发电小时数可达2300小时,有“世界风口”之称。

有着如此好的禀赋,玉门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

目前,玉门市共有国家能源、大唐、华能、华电、中电国际等国内5大发电集团和中节能、中核2家“国字号”企业。

共建设大型风电场20个,安装各类风机1517台,建成风电装机240万千瓦,理论年可发电55亿度,实现销售收入29.7亿元。

2019年3月6日,玉门风电场代表甘肃登上央视大型系列纪录片《航拍中国》,巨大的风机与祁连雪山交相辉映,玉门以全新的角度向世界展现了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玉门风电天资卓越,但仍挡不住多个问题和矛盾的暗流汹涌。

实际上,甘肃弃风弃光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弃风率超过8%的地区是新疆、甘肃、内蒙古。其中,甘肃弃风率为19%、弃风电量54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二。这一数据超过了葛洲坝发电站全年三分之一的发电量。

如何将大西北的电就地解决,或者输送到更需要电的中东部,不仅是一场企业之间的博弈,更是对我国电网接纳能力甚至体制机制的一场考验。

除此之外,发展储能成为解决弃风弃光另一种思路。

尽管还未实现商业化,近年来,我国储能产业却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1.3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17.3%。

其中在电化学储能领域,2018年上半年我国新增投运装机规模100.4MW,同比增长127%

其中,江苏的新增储能投运项目装机规模最大,占比为25%,为解决能量储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

而对于玉门来说,发展储能无疑成为解决当地风电不稳定性的新机会。

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因为电影《九层妖塔》的取景拍摄,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的石油小镇——博罗转井镇,一跃成为网红小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冒险。

而在昔日的石油小镇冷湖,凭借着雅丹地貌奇特的地形,被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当地政府凭借着这一优势,正在打造“火星登陆”完整体验,一个占地面积约80亩、全封闭式的“火星营地”已拔地而起,可同时容纳60人睡眠舱住宿、100人帐篷住宿。

尽管石油资源出现枯竭,但这些地区还是凭借着自有的优势,发展起了特色产业。

玉门是否也能发展起这样的产业?

实际上,一直以来,资源型城市都是有一定发展优势的,凭借着资源开发带来的极大经济收益,可以为城市发展下游产业或者某类与资源不相关的高科技产业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

玉门当然也有这样的发展基因。

无论新老市区,玉门都处在河西走廊传统中心酒泉和敦煌之间,是去旅游名城敦煌的必经之地。这也为玉门发展旅游奠定了基础。

凭借着石油工业基础,以及大型风电场资源,玉门有望打造成一条红色石油、风电旅游之路,成为一个集风电旅游、观光游、科考游、乡村游、竞技游和休闲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当然,这也离不开这个城市运筹帷幄、未雨绸缪的魄力,在能源之外杀出一条血路。

不论玉门能否成为风电、旅游名城,其发展的路径都能为其他资源型城市提供一些新鲜的思路。

从油城到空城再到即将成为的风城,玉门何时才能再次迎来上个世纪的高光时刻?这需要玉门投入更多的思考,也需要大众给予更多的宽容。


文章关键词: 从石油到风电,玉门距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