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31日讯(记者 佟明彪)海关总署8月3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3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在推动口岸数字化转型,支持外贸产业升级,提升跨境通关物流链安全畅通水平,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合规费用,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等方面的工作成效。
海关总署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党晓红介绍称,目前,专项行动已经取得明显的阶段性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深化“智慧口岸”建设,推动口岸数字化转型。上海、浙江等地积极整合口岸资源,开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无纸化放货,推进智慧化一站式口岸监管服务应用试点;广州扩展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通关服务平台应用,实现粤港企业共用“一张大表单”,今年1-7月实现提单申报6.4万票、货物5289万件。
在深化“单一窗口”建设方面,重庆建设“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在全国第一个上线人工智能制单功能系统,耗时降低80%以上,准确率达到99%,每单节省40元制单成本;首创在线收付汇结算功能,累计融资结算260亿元。广州依托“单一窗口”完善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企业空运业务实现“一次录入、一单多报、一站获取”,数据传输速度提升30%。
第二,进一步支持外贸产业升级,推进新业态健康持续发展。今年1-7月,天津跨境电商B2B出口货值达441.3亿元,同比增长15.1%;宁波首创跨境电商出口前置仓监管模式,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货值11.42亿元。
据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江苏省口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姜昕介绍,1-7月,江苏省口岸外贸吞吐量3.49亿吨,同比增长12.86%;外贸集装箱总量为651.31万标箱,同比增长8.77%。
第三,进一步提升跨境通关物流链安全畅通水平,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在深化区域物流一体化方面,上海协调推进区港一体化发展,将长江沿线和长三角沿海港口纳入“联动联卸”作业范围,每个标箱货物节约物流成本100-400元。重庆开行“沪渝直达快线”,实现转关与转港并联作业,水运转关手续办理时间缩短90%以上。无锡港实现内外贸货物同船运输占比达79%以上。
在促进跨境班列发展方面,重庆率先采用铁路专用运输车进行整车运输,单次运量较传统集装箱提升1.5倍,可为企业降低约15%的成本。青岛发挥上合示范区作用,开通“中亚直通车”,通达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54个城市。
第四,进一步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合规费用,为企业减负增效。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7月,宁波、上海、深圳等沿海口岸已经实现定向降低国际航行船舶引航(移泊)费用约1.5亿元。
第五,进一步多措并举,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刘红介绍称,据企业反映,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一港通”等模式通关流程精简,整体物流成本显著降低。在这些模式下,货物在各码头间直接通过水路调拨,全程只需要“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可实现24小时运输不停歇,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近7000万元的报关与用箱成本,货物平均堆存期由改革前的5-7天缩短至2天以内。据悉,截至2023年7月,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已开通34条航线,“一港通”已开通19条航线。今年1-7月,“组合港”新增7条航线,“一港通”新增3条航线,合计有27万标箱货物通过相关模式运输。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一港通”已覆盖广东省内主要港口城市,享惠企业超过6000家,为企业节省物流等相关成本超过1.6亿元。
在释放RCEP相关优惠政策红利方面,姜昕介绍称,今年1-7月,南京海关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5.94万份,签证出口货值186.76亿元,江苏省企业享惠进口RCEP项下货值106.63亿元,享受关税优惠2.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18%和89.09%。
据了解,今年4月,海关总署部署在12个省市17个口岸城市集中开展为期5个月的2023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为进一步打造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示范高地,海关总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委,聚焦地方发展诉求和广大企业关切,联合推出5方面19项改革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