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造船业迎来新一轮更新换代超级周期

2023-07-26 15:24:29   来源:中国证券报   浏览:82 评论(0

  在广州南沙龙穴山顶眺望南沙港,一艘艘货轮缓缓驶入大海深处。龙穴山脚下,龙门吊林立,机器轰鸣。华南地区最大吨位的16000箱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已进入收尾阶段。旁边不远处,排列有序的船体正在等待焊接。港口、船坞……一派繁忙景象。“当前公司手持25艘汽车运输船订单,造船订单承接已经排到2026年。”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旭辉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记者近日调研发现,国产品牌汽车出海势头迅猛,汽车运输船市场呈现“一船难求”的火爆局面,造船业迎来新一轮更新换代超级周期。中国造船企业紧抓市场机遇,开拓高附加值船品,加大新能源船品技术研发,延长产业链条,推动船舶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彭思雨

  欧阳春香

  造船订单排到2026年

  作为上市公司中国船舶的子公司,目前广船国际汽车运输船手持订单数量世界第一。

  “从白手起家到实现汽车运输船在手订单量第一,广船国际仅用两年半时间。”周旭辉表示,2021年公司关注到汽车出口量暴增势头,在各类船型中汽车运输船价格平均涨幅最大。因此,公司加大投入切入汽车运输船赛道。

  为什么汽车运输船订单爆发?周旭辉说:“中国汽车企业产品出海势头不减,而汽车输送到海外的载具不够。同时,汽车运输船订单价格平均涨幅高于集装箱船、油轮以及散货船。运力紧缺、价格攀升,让不少航运公司看到了商机。”

  “近期还有新客户上门洽谈合作,询问公司下半年能否承接订单,但公司现有产能已经饱和,新订单排产已到2027年甚至更远。”周旭辉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航运公司抢新订单,车企也纷纷建立自己的海上运输队伍。“我们为比亚迪建造的两艘汽车运输船目前正在履约。”周旭辉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客户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由全部航运公司变成一半航运公司,一半终端用户及金融和资产运营企业,不少终端用户自行下单订船。”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明显回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6月汽车整车出口214万辆,同比增长75.7%。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

  业内人士表示,本轮汽车运输船订单潮自2021年开启。随着国产汽车加速出海,全球汽车运输船新订单悄然向中国造船厂转移。“之前,汽车运输船以日本制造为主,近三年来90%的汽车运输船新订单由中国企业承接。”周旭辉称。

  除了汽车运输船,上半年客滚船新订单量也节节攀升。周旭辉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接单同比增长90%。目前广船国际手持造船订单70余艘,价值超过500亿元。”

  7月12日,全球最大吨位邮轮型客滚船MOBY号停靠在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码头,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安装内饰。“这艘豪华客滚船将在8月交付给意大利船东,能够容纳2500位客人或承载可占3800米车道的大型车辆和小汽车。”广船国际办公室高级业务经理彭永桂介绍。

  “经历2021年和2022年订单高峰之后,当前集装箱船舶新订单需求有所回落。”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船舶市场部总经理陈雷告诉记者。黄埔文冲是上市公司中船防务控股子公司,也是我国支线集装箱船主要建造基地。

  工信部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6月,全国造船完工量211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4.2%;全国新接订单量376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7.7%;截至6月底,全国手持订单量1237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5%,三大指标均位居世界第一。新接订单量国际市场份额超过70%,创下我国造船业国际市场新接订单量的新纪录。

  开拓“三高”船品

  “近些年造船厂效益比过去好了很多。通过生产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三高’船品,国产船舶建造逐步摆脱低水平竞争,进军全球高端市场。”黄埔文冲党委副书记陈飞表示。据了解,“三高”船品主要有LNG船、大型疏浚船、特种作业船、无人驾驶船、大型豪华游艇、大型集装箱船等。

  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时期。自“两船”实施联合重组以来,中国船舶集团聚焦主业,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

  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亮表示,未来我国船舶行业将向三个方向转型,一是产业结构进一步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转型;二是向数字化、智能制造方向转型,提高效率、降低用工成本;三是向核心配套装备自主化转型,完善船舶产业链布局。

  船舶企业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产业水平不断提升。陈晓亮告诉记者,铝合金船舶产品是高附加值船型,利润水平比船舶行业整体水平要高出5个百分点左右。“公司是国内最早建造铝合金船舶的造船企业,能够自主设计研发高速客船、游船游艇、风电运维船、港口引航船等铝合金主力船型,填补了国内在这一赛道的空白。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铝合金船舶交付量最多、出口数量最多、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专精特新’企业。”陈晓亮说。

  因建造难度大,LNG气体船被誉为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之一”。“中小型气体船主要用于中短程运输,包括大型气体船的卸货转运、区域性贸易运输等场景,市场前景可观、潜力巨大。作为中国船舶集团和我国船舶产业链的必要延伸和补充,黄埔文冲未来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小型气体船。”陈飞称。

  瞄准时机转换赛道为船厂挖掘利润空间创造了机会。

  对于目前客滚船在手订单量全球第一的广船国际来说,发展客滚船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在2001年时开始建造客滚船,由于技术、设备、安装都依靠进口,走了很多弯路,交了不少‘学费’。”广船国际公司办主任肖志建告诉记者。

  为了降低造船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广船国际从提升国产化率入手,逐步拓展到技术自研。“我们发现国内一些产品也能够满足要求,并开发了珠三角地区供应链系统,因此我们在设计和技术谈判过程中可以占主导地位。同时,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经历了从委托外面设计到联合设计再到自主研发这个过程,在豪华客滚船设计及建造领域先后攻克了重量重心控制技术、振动噪音控制技术以及安全返港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终于形成了拳头产品。”据肖志建介绍,MOBY豪华客滚船内装已实现设计、制造、安装全过程100%国产化。

  周旭辉表示,今年上半年广船国际实现工业产值和利润“双过半”,“我们交付的多艘豪华客滚船、新能源船实现盈利目标。”

  通过自主设计,船舶设计周期显著缩短,建造效率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黄埔文冲多艘自主设计、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鸿鹄”系列支线集装箱船顺利交付,一些新船交付比合同约定时间提前近百天。陈飞表示:“公司提前交船比例越来越高,这得益于公司生产准备体系完善和生产管理效率提升。”据了解,我国是支线集装箱船最大生产国,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

  抢抓绿色船舶机遇

  减碳目标深刻影响船舶行业走向。“包括‘散、油、箱、气’在内的民用船舶行业减碳意愿强烈,这受到全球领先客户的驱动。比如,零售业的沃尔玛,汽车行业的比亚迪、大众、奔驰和宝马等都开始采用新能源船运输。”周旭辉表示。

  “新能源船型需求大,今年上半年我们签了8艘甲醇双燃料支线集装箱船。”陈雷说。周旭辉也表示,广船国际目前有近40艘,总价值达200亿元的船舶订单为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甲醇双燃料或LNG双燃料新型绿色船型。

  《国际海事组织(IMO)初步战略》明确提出,到2030年,全球航运业平均碳排放强度相比2008年至少降低40%,到2050年力争降低70%,航运业的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到2050年至少在2008年的基础之上降低50%。

  “2005年,全球船舶行业告别超级周期,经过近20年的消化,当前正值船舶产品更新换代黄金期。”周旭辉表示,船舶的使用寿命在20年左右,上一个超级周期生产的船舶在能源消耗、安全、功能、技术等方面性能要低很多,重油船型面临大规模淘汰,促使新订单批量到来。

  实际上,船舶新能源化有一个过程,不同船型更新速度也有所差异。

  “一些船型可以通过改装的方式符合碳排放标准,并催生出船舶维修改造需求。”陈雷告诉记者。另外,新能源供给不足,且相关新能源发动机尚未量产,成为新船动力由传统能源转换到新能源的制约因素。

  因此,造船企业在设计新品过程中,充分考虑船舶未来绿色升级需要。在黄埔文冲上半年新订单的19艘船中,有8艘为甲醇或氨等新能源燃料进行了预留设计,具备直接改造条件。广船国际建造的MOBY豪华客滚船同样为LNG进行了预留设计,方便未来升级为“LNG+MGO(船用柴油)”双燃料系统。

  “船舶更新换代大势所趋,需求预计将持续5-10年。”周旭辉表示,汽车企业等增量客户目前订的都是新能源船型,会倒逼传统行业客户换新船。一旦市场需求下跌,新船仍会是航运市场“香饽饽”,而旧船可能无人问津。“毕竟新船具有更高的性价比、更优的性能、更好的安全结构和更低的碳排放。”周旭辉称。

  对于船舶行业新能源化走向,陈晓亮表示,到底是用醇燃料、氨燃料还是气体燃料,目前行业还在探索。国内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全球船舶能源升级讨论,制定发展规划,提早布局绿色船舶技术研究。“公司正逐步迈入纯电动船舶领域,今年10月将交付一艘402客位纯电动珠江旅游船。”陈晓亮称。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在绿色船舶领域的发展基本满足现阶段IMO相关环保要求,但面向未来更高要求的绿色环保前瞻性技术研究仍与欧盟成员国、日本、韩国等存在一定差距,要把握2020年-2030年绿色船舶技术研发关键期,推动我国船舶行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型升级。


文章关键词: 造船业 更新换代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