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在北部生态新区柳州零碳产业园风力发电机总装厂里,一个个巨大部件如一座座小山,记者仿佛误入“巨人国”,感受大国重器的“大智慧”和“小温柔”。
现场,工作人员正爬上爬下,进行装配、调试、检测、包膜等工序。“经过这些流程,风力发电机组就诞生了。我们拥有100%的自主知识产权,这就是央视新闻报道的大国重器。”柳州金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风力发电机总装厂厂长袁晓飞自豪地介绍。
一台大风机主要由机舱、叶轮、传动链、叶片和塔筒等组成。“前三项相当于这个‘钢铁巨兽’的头脑和脖颈,在柳州进行生产。”袁晓飞介绍。
为了适应西南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目前柳州生产的发电机组为5兆瓦和6.7兆瓦,虽然相比西北地区和海上的机型较小,但也同样是庞然大物。它配备的塔筒就高达100多米,叶片也有90米长。“整体高度有60多层楼高,叶片扫过的面积相当于4个足球场大。”袁晓飞形象地描述。
不过,“大块头”也有“小温柔”,吹拂树梢的微风就能吹动它,因此可以保证充分、高效收集风能。
在袁晓飞带领下,记者来到一台机舱前,如同走近一座房子——长约10米,宽度和高度约5米,重达37吨,这仅仅是“钢铁巨兽”的“脑壳”。
“脑壳”之下,保护的是传动链、偏航电机、机舱柜等核心设备,连接着叶轮。
袁晓飞介绍,由于这些部件的体积和重量都非常大,因此要采用20吨至200吨的行车移动位置。完工出厂后,再发往融水苗族自治县、鹿寨县,乃至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的风场,通过塔吊“巨型巧手”的穿针引线,将它们拼装完整。
在政府部门的悉心护航下,总装厂年产能200套风机项目顺利完工,首台风电机组在今年2月下线,填补了广西空白。“目前我们还在建设储能总装厂等项目,积极争取引进塔筒和叶片配套企业,逐步完善产业链,全力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助力柳州新能源智慧装备产业快速壮大。”公司总经理黄海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