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重庆绘就万亿级新能源汽车新蓝图

2023-06-27 09:03:59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赵晨 张依依 许子皓 彭东浩 赵呈琭   浏览:81 评论(0

  “路长知水性,山转见渝州。”夏至未至的柔和风里依稀带着春日的缱绻温柔。5月23日至25日,记者一行来到山城重庆,目光所及,繁华与绿树交融,高楼与碧水互映。静静流淌的嘉陵江绵延千里、润泽川渝,千年以来不断滋养着这座城,生生不息,热闹非凡。

  在这座中国近代工业“第一炉”铁水浇筑出的“汽车之城”,记者看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传承与创新,看到了传统车企和科技大厂默契合作频繁刷新行业纪录,看到了强大的配套能力不断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生根,看到了重庆汽车人的拼劲和闯劲。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重庆抖擞精神,迎难而上,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深厚的技术积累、科学的规划、精准的政策,绘就建设万亿元级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全新蓝图,撸起袖子加油干,让汽车产业再次焕发蓬勃生机。

时代浪潮中一次次“转身”

  5月24日,记者一行走进位于重庆江北区福生大道的长安汽车两江工厂二厂区。只见在装配线上,摄像头扫码零部件,根据件号进行匹配;在冲压线上,全自动冲压机正以每分钟15次的节奏运转;在焊接车间里,实现蓝光自动检测、激光在线检测,焊接精度在1.5毫米以内;在涂装车间里,镜像车间智能技术精确定位车辆实时位置,实时显示停线等信息,对关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记者环顾四周,一面洁白的墙壁上,几乎无处不在的“长安汽车”品牌标识镌刻着历史荣光。

  1862年11月,松江城外的龙门寺,一座熔炉,几位匠人,倒出了中国近代工业的第一炉铁水,也浇筑出长安汽车的脊梁与骄傲。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长安汽车在时代浪潮中经受了一次次洗礼,又一次次转身重新出发。

  “长安汽车从2001年开始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深耕了二十余年。”长安深蓝汽车战略市场部总经理国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道。为应对产业变革,2017年10月,长安汽车启动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发布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全面向新能源转型。

  今年1—5月,长安汽车累计销量达99万辆,同比增长7.8%;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3.7万辆,同比增长93.6%。殊不知,收获这些数据之前,长安汽车也曾经历挑战。2020年,长安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3万辆,同期逊于部分造车新势力。国桐对记者坦言:“长安汽车很早就意识到,暂时面临的困难和落后不能决定最终的成败,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坚定不移地改革才是赢得比赛的最终法宝。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各领风骚三五年’更是行业发展的新常态。”

  长安汽车以阿维塔及深蓝两大电动品牌成功拓展新市场,以电动电气化实现品牌升级。2022年,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60.5%,行业排名同比上升4位至第6位。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在参观时,记者被各种兼具动感与美感的汽车产品震撼。其中,眼前的“一体化电驱动系统总成”就好像一颗闪亮的金属“心脏”,在阳光下闪耀着夺目光芒。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一体化电驱系统总成‘七合一’,电驱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大三电’之一,就像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器及控制系统。”现场的工作人员指着产品对记者说,“这个电驱系统从最初的分体式产品、‘三合一’,到现在的‘七合一’,成本降低了42%,重量降低了17%,体积降低了17%,效率提升了6.8%。”

  不断加强技术创新、矢志不渝掌握核心技术,拥有悠久历史的长安汽车不断书写着更多的精彩故事。长安汽车已经掌握了纯电动整车平台、车身轻量化、新能源热管理系统、底盘电控化等整车关键开发技术及相应能力,完全自主掌握了三电控制技术和集成技术。

凤凰涅槃实现华丽蜕变

  5月24日,记者来到赛力斯汽车总装车间。刚踏进车间,记者瞬间就被一辆刚刚下线的全新AITO问界M5车灯晃得“眼前一亮”。再往前走,只见100多台机械臂上下翻飞,协同运作,将一个个汽车零部件快速装合,关键工序100%实现自动化操作。

  “这座智慧工厂是赛力斯在2019年正式投产的,也是AITO问界M5、AITO问界M5纯电版等车型的生产基地。”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对外事务专员刘佳指着眼前繁忙的生产线对记者说,整个工厂平均每小时下线30台,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完成组装。

  赛力斯集团作为重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对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作用明显。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春水用一组数据向记者证明了这点:2022年,长安汽车和赛力斯集团新能源汽车产量合计完成32.2万辆,占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比重达到88.2%,对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6.4%。

  在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赛力斯集团作为重庆龙头企业干事创业的坚定信念。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赛力斯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最早是做汽车弹簧、减震器等,给长安商用车做配套。后来,演变成渝安集团,又改名为小康股份,再更名为如今的赛力斯。

  “那个时候是‘刀耕火种,肩挑背扛’的时代。”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对记者坦言,“我们曾用过三个名字,经过三个发展阶段,但三次都被人看不起,我们一直饱受争议。”

  但每一次改名都像一次凤凰涅槃般的华丽蜕变,体现出赛力斯人的坚持和拼搏精神。在不断求新求变、升级发展的过程中,赛力斯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自2021年3月宣布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后,赛力斯第一款车型AITO问界M5创下新品牌单车型87天销量破万最快纪录。随后,赛力斯豪华智慧大型SUVAITO问界M7从上市到交付仅用了51天,再次刷新行业纪录。2022年10月底,AITO问界M5纯电版也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启交付。不到一年时间,赛力斯创下了“一年造三车”的纪录,AITO问界成为成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在近日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总装车间的下线仪式上,AITO问界第10万辆量产车正式下线,成为最快达成这一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这是赛力斯与华为跨界业务合作的阶段性胜利,是双方高效合作的见证。”张兴海向记者提起这一里程碑时刻,难掩兴奋之情。

  “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不是单个品牌与品牌的竞争,而是生态体系与生态体系的竞争,整车企业靠‘单打独斗’没有出路,需要跨行业全面融合。”张兴海对记者表示,作为重庆市原生本土的新能源车企,赛力斯乘着重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元级产业集群的东风不断发展。未来,重庆将迎来更多高端智能汽车品牌落地,也将实现汽车产业链的持续升级,最终成为万亿元级世界智能汽车产业集群。

“换电模式”吹响出海号角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拥有雄厚汽车产业基础和众多车企的重庆,也招来了吉利集团这样的金凤凰。2017年,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始研发换电技术。2022年,吉利汽车联手力帆科技合资成立睿蓝汽车,结合双方在换电领域的技术优势,推出了自研水晶架构。

  5月24日,记者走入睿蓝汽车焊装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操作各种各样的设备。在电光石火的“特效”加持下,一个个精密无比的零件瞬间被组合起来。小到螺丝螺母,大到车体架构,每一件都要经过一道道严密的检验程序,才能被送到总装车间进行组装。

  “老百姓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激增对补能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充电难、充电慢问题始终困扰着新能源车用户,补能问题亟待解决,仅靠单一的补能模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睿蓝汽车董事长娄源发对记者表示,睿蓝汽车选择“充换一体”的路线,为消费者提供多一种补能选择,有效解决补能焦虑问题。

  从生产线搬迁到第一辆睿蓝汽车下线,仅用了三个半月时间。睿蓝汽车重庆基地经营管理总监方勇在向记者讲述这段经历时,颇为感慨:“这个工厂在建立的时候正值春节,我们团队中有近半数同事没有休息,一直坚持到3月15日投产。我为我们团队的凝聚力与奋斗精神感到自豪。”

  作为重庆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睿蓝汽车始终坚持立足重庆、放眼全球的市场布局。但新能源汽车在出海旅途中,既有风景,也有风浪。

  “2022年4月,睿蓝汽车出口的第一款纯电车型由于动力电池供应商尚未做好出口的准备,一直无法解决售后质保问题。”娄源发对记者说道。

  2022年5月,睿蓝和供应商开展了多次电话会议,但一直未能说服对方。“商谈一度陷入僵局,令人十分沮丧。”回忆起往事,娄源发唏嘘不已。

  被拒绝后,睿蓝汽车仍想放手一搏。娄源发回忆道:“经过多番诚意邀约,2022年6月中旬,供应商同意来到重庆与睿蓝汽车进行面谈。”终于在2022年8月,搭载供应商动力电池的睿蓝首款纯电车型60S顺利达产,9月开始批量出口智利市场。

  “换电模式”吹响出海号角,睿蓝汽车不断打响海外品牌。2022年11月,睿蓝汽车继续“乘风破浪”,首批400台车辆经上海港口运往阿塞拜疆。

  “面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睿蓝汽车一直依托吉利汽车与力帆科技在全球的强大体系资源优势,重点布局中东、美洲区域及以俄罗斯为主要代表的俄语市场。”娄源发表示。

  新能源汽车出海是推动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的关键一环。王春水表示:“重庆将抢抓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机遇,推动整车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出口拓展力度。”

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落地生根

  长安汽车、赛力斯集团等领先整车企业激活了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池春水。产业链上下游更多的优质企业纷纷涌入重庆,选择在这里落地生根。

  驱车80公里,记者一行来到重庆弗迪电池工厂。这座工厂是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首发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刀片电池生产基地。

  “整个璧山园区总投资180亿元,分为一期和二期。一期有8条生产线,满产能可以达到20个GWh,二期共有6条生产线,满产能可以达到15GWh,两期项目满产后,年产值逾300亿元。”弗迪电池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记者在探访过程中,见到了刀片电池的真容。刀片电池,即磷酸铁锂电池,形状既长且薄,因能像“刀片”一样插入到电池包里而得名。当记者把长度960mm,厚13.5mm,注液过后重2.6kg的p96刀片电池电芯样品拿在手里时,感受到了轻盈与冰凉。

  “刀片电池具有超级安全、超级强度、超级续航、超级功率、超级寿命等优势。”重庆弗迪锂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维浩对记者表示,刀片电池在制造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要求每个电芯都几乎没有差别,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刀片电池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面没有问题。这种精度的控制,对工厂的生产环境及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来说都是全新挑战。

  数以百计的机器人,遍布生产车间、工序、条线的高精度传感器,严格的品控体系。记者在探访车间的过程中了解到,正是这些实现了工厂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也让刀片电池的生产更高效、更稳定。

  刀片电池成功研发生产的背后,是对开放创新的不断追求与攻坚克难的锐意进取。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更多的电池,在保证舒适性的同时,尽可能提高车辆的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工程师们“灵光一现”意识到,革新空间利用率正是其中关键所在。沿着“去掉模组和梁,以革新空间利用率”的思路,发现电芯本身能够既作为发电能量体,又作为承重结构件,于是,刀片形状电芯的想法诞生了!

  2020年3月29日,刀片电池正式“出鞘”,首次对外公布了刀片电池顺利通过“针刺试验”的完整测试视频。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助理罗昊告诉记者,“针刺穿透测试”是行业内公认的对电池电芯安全性最为严苛的检测手段,可以模拟电池贯穿极度危险情况下的整车安全。刀片电池成为了通过最严苛“针刺穿透测试”的动力电池。

  在弗迪电池的带动下,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在重庆加速成长。

一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蔓蔓日茂

  5月25日,记者一行来到坐落在重庆两江新区鱼复新城渝冠大道的太蓝新能源生产车间。刚进门,眼前整洁无尘的环境瞬间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工作人员指着眼前洁净的车间说:“为了有效减少外面的尘埃粒子进入无尘车间,同时减少静电对一些电子元器件的损坏,工人们在进入车间之前要进行从头到脚的‘全副武装’。”

  记者闻言,立马穿戴上无尘衣、鞋套和帽子,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启了探访太蓝新能源生产车间的“奇妙旅行”。

  车间内,每一位技术人员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种作业:有的正在极片制作车间巡查涂布生产情况;有的正在装配车间监控焊接机作业;有的正在二封车间进行巡查;有的在对太蓝新能源下线的(半)固态锂电池进行出厂前的分容分检。电池极组装备装置也正在将按预设规格裁切好的正极片、负极片,以叠片的形式,制备成电池极组。

  太蓝新能源长期聚焦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在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背后,其实是一个慢慢在重庆发荣滋长的、关于成就绿色能源的梦想。

  “太蓝新能源首个生产制造基地项目顺利落户重庆,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以及产业链的支撑。尤其是在产业链方面,电池项目要么选择靠近产业链上游,要么选择靠近下游。从上游看,西南地区锂矿丰富,从下游看,重庆有非常好的汽车产业基础,地理区位优势加上重庆务实的招商政策、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府的支持鼓励,让我们下定决心将第一站选在重庆。”重庆太蓝新能源副总裁李丹对记者回忆落户重庆的往事。

  太蓝新能源选择落地两江新区亦有深入考量。李丹对记者说:“两江新区电动汽车产业链集聚度高、营商环境好,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产业高地。两江新区正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升级版’,各类各级人才慕名而来,对初创公司快速搭建团队、快速投入商业化帮助很大,这也是我们太蓝在两江新区的工厂能够在5个月内实现产线投产的重要原因。”

  在成长路上,两江新区不断为企业提供支持。“2022年夏天恰逢暴雨,厂房屋顶突发漏水,公司打电话给鱼复管委会企业服务部部长李先平,他的团队半个小时就冒着暴雨来到现场,帮助修缮并解决问题。”李丹对往事记忆犹新,“为防范夏季限电对生产可能带来的影响、加大生产用电保障,两江新区产业促进局多次召开迎峰度夏分布式电源建设工作推进会。另外,在筹建重庆生产制造基地二期的过程中,公司遇到了厂房寻找方面问题,两江新区招商集团立刻发动全区力量联系匹配合适的项目。”

  山河带砺,一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蔓蔓日茂。太蓝新能源只是重庆两江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启“加速跑”的一个缩影。当记者深入两江新区,只见各个工区之间的工程车、物资运输车穿梭,施工人员分布在不同岗位作业,两江新区施工现场一派忙碌景象。碧水蓝天下,明月湖畔,古树悠悠,星罗棋布的景观成为两江新区科技创新、只争朝夕的最好见证者。

  记者还看到,在两江新区龙盛新城渝江压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现场,两台塔吊机远远相隔,不停转运着建筑材料,一派赶生产、抢进度的繁忙景象。按照进度,今年年底渝江压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生产设备将进场安装调试,2024年4月开始投产。吊臂挥舞、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工人忙碌,赣锋新型锂电池科技产业园建设现场如火如荼。

  此外,位于两江新区的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正向智能座舱领域进军;光能荣能正积极研发高度集成的轻量化产品,为理想汽车等企业提供关键部件。当前,两江新区瞄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大小“三电”配套,增强产业链韧性。

  “两江新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项目为王、实干为要,全力加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对记者坚定表示,两江新区汇集了至信实业、渝江压铸、沪光线束、鞍钢蒂森克虏伯等200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赣锋新型锂电池科技产业园、龙盛新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项目正在开工建设,成为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的桥头堡和主阵地。



文章关键词: 新能源 汽车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