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16日,以“数实融合 数智赋能——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2023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苏州举行。中国证券报记者在现场发现,各分论坛座无虚席。在成果展示区,35家企业全方位展示了自己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新技术、新项目,前来参观、咨询的观众络绎不绝。
● 本报记者 孟培嘉
推动企业降本增效
在百度智能云展区,头顶射灯、不断左右移动的机械臂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百度智能云在工业AI质检领域的一项应用。“化纤行业的质检工人过去主要依靠双眼加手电筒的方式检查产品质量。如今应用我们的质检机器,仅需2.5秒即可完成一卷丝锭的检验,油污、毛丝、跳丝、缠绕不良等问题均可准确识别,效率提升70%以上。”
在蓝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多个显示屏展示了公司帮助工厂实现智能化生产的手段。“我们的主营产品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操作系统supOS。”蓝卓科技工作人员介绍,工业操作系统是工业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与底座,为人机料协同、供应链协同、产业链能力提升等提供基础性平台与赋能工具。
芜湖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具备年产1500万吨熟料、47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和6亿度发电能力,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单一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在蓝卓科技的助力下,芜湖海螺工厂构建了工厂统一平台,实现了生产、能源、质量数据的紧密集合。通过数字化转型,工厂提升了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常诚车业部署了中国移动OnePower新型工业智能网关,提供基础网络能力和算力服务、工业协议统一转换,使得生产效率提升30%,生产交期缩短20%;苏州友达基于5G与标识应用的乳制品一二三产融通项目,帮助卫岗乳业节省饲育成本约10%,提升牧场奶牛产奶量约8%;发现串货事件16起,累计追回损失120万元。在展会现场,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展示着工业互联网对生产的提质增效作用。
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2022年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与成效。行业规范指引方面,6项国家标准和一批行业标准先后发布,产业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技术设施方面,高质量网络已经覆盖300多个地市,一批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开展了企业内网改造。
同时,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网络化协同、数字化管理、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并加速推广应用,为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及安全水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感觉大家对工业互联网的热情越来越高。”现场一位观众对记者表示,技术越来越成熟,可以切实满足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同时政策层面的支持与引导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田洪川认为,不同于国外以龙头企业带动为主,国内工业互联网主要以政府为牵引,统筹规划技术攻关,构建场景驱动技术创新的特色路径。“我国在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中,充分发挥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攻关作用,围绕基础短板和新兴领域,推动技术创新迭代。”
以此次大会的主办地江苏为例,《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加快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到2024年底,累计建成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3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30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50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00家、5G全连接工厂10家。
提升数字化支撑能力
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荣美建议,从财税金融角度给予这些企业支撑,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设备更新、购买数字化服务等。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支持金融机构结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融资需求和特点,创新“技改专项贷款”“数字化转型专项贷”等产品,提供能够覆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生命周期的特色信贷产品。
田洪川表示,要鼓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技术、资本、市场、人才等要素的集聚整合能力,通过链主企业与上下游业务纽带,推动平台在上下游复制和推广,引领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众多行业实现快速应用;鼓励工业互联网服务商面向中小制造企业提供低成本、轻量化解决方案,探索先试用再收费、免费部署收益分成等商业推广模式,显著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水平。
“可以围绕工业园区或产业集群,以园区为载体加快工业互联网落地赋能,聚焦园区内或产业集群企业共性需求,引导平台提供技术工具、金融支持、数据分析、供需对接等服务,提升平台对园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能力。”田洪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