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环境日。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主场活动在山东济南举行。业内人士认为,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大势,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向新而变向绿而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积极行动,绿色低碳发展新蓝图加速展开,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改善态势,能源转型“向新而变”赛道渐热,产业发展“向绿而行”动能十足。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3、2、1,放!”随着一声令下,活蹦乱跳的鱼苗顺着滑道,涌向祖国的大江大河。
6月5日,2023年世界环境日水电行业鱼类增殖放流联合行动开幕,这样的场景在全国105座水电站上演,共放流各种珍稀保护、流域特有和重要经济鱼类899余万尾。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声安在开幕式上表示,开展鱼类增殖放流联合行动和科普宣传,不仅能够补充和优化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更有助于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参与体系。
据了解,后续该联合行动将继续开展,全年计划放流23种国家珍稀保护鱼类、43种流域特有鱼类、18种重要经济鱼类,合计2600余万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国家主场活动上,嘉宾普遍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近日公布的《202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过去的一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改善态势,年度改善目标顺利完成。例如,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十三五”以来可比数据已实现“七连降”;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实现“十三五”以来“七连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在主场活动上发表视频致辞说:“中国在保护、建设壮美河山方面,展现出强大的领导力。国内层面,中国正在生态文明愿景指引下,追求低碳、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空气和淡水质量持续改善。在国际层面,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发挥了领导作用。”
新能源赛道“风光无限”
东部蔚蓝大海上,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屹立。日前它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正式开启了为海上油气田输送绿电的新里程。
数千公里之外的高原峡谷中,作为金沙江上游国家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的组成部分,西藏昂多18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和西藏贡觉拉妥8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也拉开了帷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同时守住能源安全保障的底线,要求绿色低碳发展坚持“先立后破”,将提升新能源供应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记者在国家主场活动现场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56.2%,可再生能源装机首次超过煤电装机。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和在建核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今年以来,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继续扎实推进。根据《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全年风电、光伏装机要增加1.6亿千瓦左右。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5.3%。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6251万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4%,同比增长11.5个百分点。全国风电光伏发电量达到48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8%,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7.2%,较去年同期增长3个百分点。
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风电装机3.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4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达到8.2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的30.9%。
产业增绿注入“新动能”
在能源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日,位于山东聊城的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了一笔特殊订单——吉尔吉斯斯坦总统亲自上门,采购1000辆天然气公交车。
2022年,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采购了120辆此款公交车,运行半年状况良好,因此又追加了1000辆的订单,全面替换原有燃油公交车。这也成为今年以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最大客车订单。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大势所趋,也是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代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市场占有率达27%;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0%。
为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6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
不只是新能源汽车。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绿色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低碳产业发展方兴未艾。2023工业绿色发展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已累计推广近3万种绿色产品,光伏行业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全球占比均超70%。
山东淄博高新区齐鲁储能谷零碳智慧产业园的储能车间外,数十台储能集装箱整齐摆放,等待完成水浸、曝晒等安全检测后,发往全国各地。产业结构以重著称的老工业城市淄博正走在“脱重向轻”的路上,拥有光伏、风电企业31家,储能企业20家,绿色能源产业链发展初具规模。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进一步从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诸多方面持续推进,这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孟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