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近日透露,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等7家重点煤炭企业,已建成智能化产能13.93亿吨/年,占其总产能比例的74.7%,综采工作面平均人员劳动工效提升27.7%。通过智能化升级,煤炭企业不仅夯实了增产保供的关键能力,筑牢了安全防线,还有效提升了经营水平。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在保障能源安全中,煤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煤炭供应的经营主体,煤企智能化转型对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煤企智能化升级是煤炭安全增产保供的关键举措。煤炭行业属于典型高危行业,生产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水害、火灾、瓦斯、粉尘等灾害隐患。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可大量减少高危岗位人员,条件好的还可形成井下工作面无人采煤、少人值守的场景,避免煤矿工人直接面对灾害事故风险,大幅消除安全生产隐患。
煤企智能化升级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一方面可不断提高资源回收率、原煤入选率,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推动煤炭产业与新能源不断融合,加速建设能源绿色转型供应保障基地,有效带动人工智能、煤机装备制造以及新能源等产业快速发展。
在有关部门共同推动下,近年来煤炭企业大力实施煤矿智能化建设,着力运用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煤炭产业,加快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少人。全国已累计建成1043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277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优化提升煤矿生产和安全素质,为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奠定基础。在近几年的煤炭保供中,以智能化煤矿为代表的大型先进矿井,生产运行各系统全面升级,安全高效的优势充分显现,既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又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煤炭增产增供更有底气。
煤企智能化发展还有力推动了煤炭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初步统计,目前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总投资近2000亿元,投资完成率超过50%,智能化市场需求的增加,有效带动矿山物联网、煤机装备制造、智能控制系统、安全监测预警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
当前,煤企智能化水平与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需要仍存在差距,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重大装备研发生产能力仍需提高,矿山装备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智能化设备接口不够统一。下一步,要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围绕关键节点研究出台新的制度供给,分类分级全面推进煤企智能化建设;尽快研究形成智能化标准框架,为煤企智能化建设提供标准支撑;组织开展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专项培训,进一步提升煤企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水平。(经济日报 王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