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5月15日,记者从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获悉,2022年,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突破36万户,占全市97.4%,其中民营企业9.1万户;民营企业技术创新488项,同比增长388%,占全市76.5%。
据悉,2022年,规模以上民营企业3389家,同比增长12.9%,占全市88.3%;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133家,同比增长12.3%,占全市87.8%。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同比增长13.8%,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
民营经济科研创新活力迸发。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22件,同比增长30.2%;民营企业技术创新488项,同比增长388%;全市高新科技民营企业747家,“瞪羚”民营企业25家。
数字背后是政企携手同行的不懈努力
去年,我市成立全区首个民营企业家培育学院;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市级相关部门走访企业180家,解决问题399个;建立民营企业反映问题快速分派转办、限时办结、统筹办理、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走访调研民营企业达1300余次,已解决人才、欠款、政策、企业停工减产、用地、成本、融资贵等7大类共578个问题。
真金白银助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去年,我市为民营企业减税降费共计34亿元,同比增长259%。为5.19万家次企业降费减负10.19亿元,100%覆盖全市参保企业。2022年底,市辖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53.64亿元,比年初增长23.8%。发挥就业专项资金作用,全市支出就业创业补贴2.64亿元。持续开展“春风行动”等专项就业行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71场,为70.57万人次提供岗位,达成就业意向7.09万人次。印发《柳州市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实施办法》,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884家,61家企业进入广西瞪羚企业培育库,新认定13家民营企业为广西瞪羚企业。深入落实“民企入桂”、驻点招商、重点产业链招商、“双招双引”等工作,新引进民营企业项目504个,投资总额942.89亿元。
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机制
去年,我市在全区率先建成“柳州民营企业投诉服务中心”线上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人才、融资等服务,目前注册企业8400余家。持续推行“一网通办”和“一窗通办”,目前829项事项可在“无差别全科受理”窗口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接近100%。在全区首创市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三长会商”机制,印发《柳州市“一府两院”法治共建联动机制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