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都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还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真正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抢占全球科技产业竞争制高点。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体现了我国进入新时期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变化。我国自2009年就开始布局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又频频提出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事实上,这两者都是由重大技术突破或发展需求带动的新兴产业,不同之处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比较确定的能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而未来产业更为前沿,产业成长的不确定性更大,培育周期也更长。
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今天的未来产业可能就是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就是要先发制人,发挥先行者优势,探索“无人区”技术突破,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接续储备,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量,适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前沿阵地,树立全球竞争新优势。
未来产业大有作为。当前,对未来产业的定义尚未有定论,但综合来看,未来产业是引领重大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及其新产品、新业态所形成的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就是要基于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依托技术与技术之间、技术与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此外,未来产业不仅可以满足社会现有需求,还能创造新应用场景和新消费需求,并引导经营主体向更先进的生产力聚集,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未来产业还将帮助我们不断突破认知极限和物理极限,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拓展新的发展和生存空间。
未来产业潜力十足、前景广阔,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布局,已有多个省份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明确了未来产业的发展路径。毫无疑问,未来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量,但布局未来产业绝不能一哄而上。未来产业以颠覆性技术为最大特征,这决定了科研基础雄厚的城市更有实力率先布局,再辐射带动其他相关区域。此外,各地布局未来产业要因地制宜,比如,福建、山东、浙江等沿海地区,更适合布局现代海洋、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产业,而甘肃、陕西等中西部地区,可借助区域航空航天产业基础优势,培育航空航天等相关产业。
培育未来产业不能急功近利。未来产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培育起来需要耐心,要久久为功。要尊重产业发展规律,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产业生态环境,提高研发投入支持力度,提升成果转化率,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强化要素支撑,增强集聚效应,优化产业布局,深化国际合作,才能真正塑造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