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对标世界一流,需开放包容的引才政策,将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能”
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印发《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共有7家国企入选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200家央地国企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企业有大有小,大小各有优势,都不可缺少。加快建设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有助于激发市场动能,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那么,专精特新企业该怎样对标世界一流,实现自身嬗变呢?
首先,保持自身优势,摒弃“大而全”思维。要在细分领域内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需要专精特新企业不断解放思想,不贪大求全,不搞四面出击。专注于熟悉且擅长的领域,心无旁骛做主业,真正拥有“独门绝技”;在技术工艺、产品质量上深耕细作,充分彰显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特征。
从德国、日本、韩国的经验看,专精特新企业大多具备核心技术,深耕某一细分领域。以此为基础,与产业链下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合作研发等形式进一步“绑定”客户,形成不可替代的“护城河”。
其次,发扬工匠精神。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必须发扬工匠精神才能让企业品牌“长寿”。
真正的“工匠”不投机取巧,产品遵循严格的检测标准。在专业领域,无论是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不断完善、超越自我,打造领先行业的卓越优质产品。单项产品往往市场占有率较高,能影响区域内产业链运转。
再次,强化领军人才队伍。专精特新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需开放包容的引才政策,将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能”。
具体而言,企业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人才梯队。采取把专家请进来、把骨干送出去等培训方式,通过承担重要项目,压担子、给任务,让骨干人员在工作中不断锻炼成长;通过薪酬、股权激励、住房福利等机制,为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奠定基础。
最后,以全球视野参与国际竞争。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国际化方面仍存短板。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近日发布的《数字化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索及研究报告》显示,“走出去”已经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共识,86%的专精特新企业制定了明确的国际化计划。
除了采取产品直接出口或间接出口的方式,企业还可在海外直接设厂或者进行国际并购等,精准匹配海外市场需求。借助数字经济平台,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拓展市场。
我国专精特新企业锚定世界一流企业标准,在专注细分领域、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领军人才、培养全球视野上下足功夫,不断提高治理水平,在重点产业链实现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应用,是我们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