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AI中场战事:科技巨头竞相入局 中国公司如何突围

2023-03-21 16:22:36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郭冀川   见习记者 刘霄引 张斐斐   浏览:108 评论(0

  全球人工智能竞赛已经打响。3月15日凌晨,海外公司OpenAI新一代大型多模态模型GPT-4如期发布,这款产品不仅能接收文本输入,还可以响应图片,甚至兼具推理能力,快速的迭代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成熟度,让更多的行业看到人工智能商业化的无限前景。

  几乎同时,中国企业也纷纷发布AIGC产品进展。3月16日,三六零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计划近期推出一系列类GPT的应用产品。当日晚间,昆仑万维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称,公司和奇点智源合作开发中国版类ChatGPT,预计今年内发布,并且会将代码开源。

  3月17日,万得ChatGPT指数一路走高,涨幅达到5.87%,至此该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到57.67%。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已经开启新一轮科技革命,那么中国企业应该如何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本土化AIGC成长空间巨大

  相较于ChatGPT等海外AIGC产品,市场普遍认为,中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数据支撑,本土化的AIGC产品成长空间巨大。

  在北京数规科技中心主任刘玉书看来,中国企业在通信、计算机、互联网、制造业等领域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积累,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以及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

  “海外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更为成熟,相较而言,国内企业在AIGC布局上具有本土优势,国产大模型可以更好地适应中文语言和文化特点。”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中文语言大模型已经落地,类ChatGPT产品陆续推出。《证券日报》记者体验使用了相关产品,发现普遍已经达到了GPT-2的水平,可以进行聊天、续写、编故事、生成图片,但语言处理和模仿能力仍与ChatGPT有1-2个代际的差距。

  一览科技创始人兼CEO罗江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模型领域,其他所有公司的技术水平都与OpenAI存在巨大差距。“我国的AI研发起步并不晚,在NLP、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以及AIGC等领域,表现可圈可点。如果坚持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大约两年时间,我国有望做出类GPT-3.5,甚至接近GPT-4水平的大模型。”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内一些AIGC研发公司投入不足,使得大模型很难实现复杂指令。“无论是从发展前景还是从未来布局的角度看,都不建议科技公司一窝蜂去做大模型的研发,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与产业的结合。”

  场景应用处于爆发前夜

  机构对AIGC产业寄予厚望。太平洋证券分析称,AIGC在各行各业应用场景快速落地,高应用价值下AIGC有望成为数字内容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独立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2023年将有20%的内容被生成式AI所创建;2025年生成式AI产生的数据将占所有数据的10%(目前不到1%)。东吴证券预计,AIGC在内容生成中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应用规模快速扩增,预计2030年AIGC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人民币。

  当前AIGC已经率先在传媒、电商、影视、娱乐等数字化程度高、内容需求丰富的行业取得阶段性发展,投资潜力也逐渐被市场认可。业内人士认为,AIGC凭借“大算力+强算法+大模型”的“基础设施即服务”模式,或将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新平台,更将提供一个生态级的创业机会窗口。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IGC带来的不仅是内容形态和产出模式的革命,其与娱乐、医疗甚至一些工业应用场景都有结合点,交互式内容生产与垂直类赛道的深度融合,让内容IP的价值链进一步延展,变现端口更加多元。”

  以神州数码为例,其自研的人工智能产品已经在内测AIGC版本。神州数码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公司产品在数据治理、知识萃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医药行业场景为例,AIGC版本的Jarvis可以自动理解相关政府部门对新品的审评补正意见,并自动从医药企业内部知识库中提取相关知识,完成相关材料填写,极大提高药企工作效率。”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此前的决策式AI模型,是根据已有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典型应用为内容的智能推荐(短视频)、自动驾驶等;而生成式AI更强调学习归纳后进行演绎创造,生成全新的内容,本质是对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和创造,已催生了营销、设计、建筑和内容领域的创造性工作,并开始在生命科学、医疗、制造、材料科学、媒体、娱乐、汽车、航空航天进行初步应用,为各个领域带来巨大的生产力提升。

  当前,三六零、携程、爱奇艺、科大讯飞等公司都在积极推动基于AIGC技术的产品开发。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应用角逐,不仅加速各行业应用与AIGC技术结合进程,还激发了资本的热情。

  中泰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冬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一级市场对AIGC公司的投资热情明显升温,如人机交互机器人、智能投研、智能量化交易工具等产品具有更高的智能化水平、更清晰的商业化路径,因此得到资本的青睐。

  “AIGC带来的是生产要素的改变,将带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步入全新阶段,各企业将融入此类技术并结合自身场景优势从而实现新一轮产业创新与升级。”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席数字经济学家陈晓华对记者表示,AIGC有望率先在传媒、影视娱乐、数字营销以及电商等领域取得发展,在落地进程中与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联动发展。

  智能算力需求庞大

  智算时代下,企业面临智能算力短缺、AI开发全流程复杂、AI产业落地工程化困难等诸多挑战。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对记者表示,AIGC对于算力的需求已经在硬件领域有了体现。近期高性能GPU芯片短缺,硬件采购成本不断上升,因此国内企业也越来越重视打造从云端训练到终端响应的全套AI芯片生态体系。“百度、阿里等企业纷纷自建数据中心,在开发AIGC技术的同时,合作开发相关GPU芯片,就是要降低硬件采购成本,最终目的是降低算力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智能算力在提升国家、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算力基础设施方面,有‘东数西算’工程提升算力能级,顶层设计方面,由国家数据局统筹全国算力布局,我国有望逐步形成梯度错位发展的算力供给格局,推动全国数据中心一体化发展,大幅降低算力的使用成本,也使AIGC等技术的发展不受限于高昂的算力成本。”

  AIGC狂热的背后,数据安全、数据隐私等问题也引发市场担忧。

  “AIGC既可以作为生产工具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用于造假。”王冬伟表示,利用AIGC技术可以伪造信息、生成相应的攻击代码、恶意软件代码、垃圾邮件等,将技术用于非法途径。

  面对新的机遇,相关领域上市公司纷纷行动起来。启明星辰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重点加强了数据安全产品的布局,包括数据要素化安全、大数据AI安全分析、涉云网络安全、工业数字化安全等,已经在数据安全板块,有全生命、全周期角度的系列防护产品。信安世纪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的产品在安全上侧重个人隐私、数据库安全、传输安全、身份鉴别等。


文章关键词: AI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