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

2023-02-24 10:43:22   来源:中国能源网   浏览:106 评论(0

近日,在浙江省义乌市,由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承建的晶澳科技年产10GW高效电池及配套项目12条生产线实现满产。项目包含高效单晶PERC电池生产线及相应的辅助配套设施设备、实验研发设施设备等。

钟城堡摄

近日,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工业园区丝路网能绿色能源500MW/1000MWh共享储能电站项目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在进行输送电设备的调试和检测。该储能电站单次充电可储存30万千瓦时绿色电能。

王 将摄

本报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廖睿灵)在国家能源局近日举办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分省域来看,截至2022年底,累计装机规模排名前5的省份分别为:山东155万千瓦、宁夏90万千瓦、广东71万千瓦、湖南63万千瓦、内蒙古59万千瓦。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机械储能等。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中国能源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由于风电、光伏发电存在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现有电力系统要接受和消纳大规模高比例波动性强的风电、光伏发电,亟须大力发展各类储能以弥补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缺口。新型储能具有响应快、配置灵活、建设周期短等优势,可在电力运行中发挥顶峰、调峰、调频、爬坡、黑启动等多种作用,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亚芳介绍,随着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和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多种示范引领带动效果凸显,新型储能发展进入快车道。与此同时,技术突破和经济性提高,为新型储能快速发展进一步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以锂离子电池为主,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4.5%、压缩空气储能2%、液流电池储能1.6%、铅酸(炭)电池储能1.7%、其他技术路线0.2%。此外,飞轮、重力、钠离子等多种储能技术也已进入工程化示范阶段。

“近年来,国家新型储能技术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大幅提升,安全防控技术和措施不断完善。储能用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十年前提高了一倍以上,功率密度提升约50%,目前已形成较完备的产业链。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发展迅速。尽管上游原材料价格快速增长,以锂离子电池为主流的储能电池系统成本仍呈下降趋势。新型储能行业整体处于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的过渡阶段,并逐步形成产业化体系。”刘亚芳说。

随着国内电力行业电源结构、网架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电力装机规模持续扩大,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对辅助服务的需求量显著增加。新型储能、自备电厂、虚拟电厂、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等提供辅助服务主体亟须市场化机制引导推动发展。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赵学顺介绍,去年底,中国统一的辅助服务规则体系基本形成。通过辅助服务市场化机制,去年全国共挖掘全系统调节能力超过9000万千瓦,年均促进清洁能源增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煤电企业因为辅助服务获得补偿收益约320亿元,有效激发了煤电企业灵活性改造的积极性,推动了煤电由常规主力电源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

近年来,中国加快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2022年电力市场交易规模和主体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按交易结算口径统计,去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共5.2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60.8%,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其中,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电量首次超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近50%,市场在促进电力资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的作用不断增强。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