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突发!某知名新势力大裁员

2023-02-20 11:06:28   来源:中国能源网   浏览:191 评论(0

据外媒报道,美国造车新势力品牌Rivian Automotive宣布将裁员6%,该电动汽车制造商希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动汽车市场提高产量的同时降低成本。据了解,目前Rivian拥有约14000名员工,这也意味着该公司将裁员约840人,但Rivian并没有给出裁员的确切时间,只说受影响的员工会收到电子邮件。Rivian曾被称作“特斯拉劲敌”,市值曾仅次于特斯拉的10592亿美元和丰田的2618亿美元,超过大众、宝马等,成为全球市值第三车企。

Rivian首席执行官R.J.Scaringe表示,“为了实现长期目标,必须将资源集中在提升和实现盈利的道路上,同时确保我们拥有正确的未来产品、服务和技术,继续挑战传统。在实现盈利的道路上继续提高运营效率是核心目标,将投资和资源集中在业务中影响最大的部分。”因此,对于公司裁员,R.J.Scaringe深表歉意。

电动皮卡生产商Rivian被称作“特斯拉劲敌”。路透社指出,近日特斯拉和福特的降价尤其会伤害到电动汽车初创公司们,比如Rivian、Lucid,甚至位于英国的初创公司Arrival。文章分析认为,近日Rivian和Arrival的裁员正是在为一触即发的价格大战而做准备,当地时间1月30日,Arrival也宣布裁员50%来减少运营费用。福克斯商业网也认为,特斯拉和福特的降价,致使大批量细分市场车型面临着重新定价的压力。当地时间1月30日,福特汽车宣布旗下电马(Mustang Mach-E)车型在美国市场降价1000美元-5900美元,降幅从6%-9%不等;而两周之前,特斯拉几乎给车价打了八折。据《纽约时报》,电马系福特纯电车型中最为畅销的一款,2022年,电马是美国市场中销量第三的纯电车型,而第一和第二分别是特斯拉的Model Y和Model 3。这意味着,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前三款车都已经降价。

本轮巨头们的降价,令尚未跑出规模的初创企业难上加难。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Jim Farley在日前的一篇推文中表示,降价可以增加销售,通过提高产量又可以降低成本,“这让我们能够和消费者来分享节省下来的成本”。但是还在起步阶段的Rivian和Lucid等,却连规模效应的门槛都摸不到。与特斯拉、福特不同,这两家车企均可以通过牺牲盈利换取市场份额,而Rivian仍处于亏损状态,而且现金储备薄弱,通过裁员也是迫不得已。当然,现今美国经济情况对于汽车等大宗消费品而言并不理想,美国市场对汽车的需求不断减弱,而由于原材料价格暴涨导致的动力电池涨价等供应链问题,已经令电动车制造商苦不堪言。至于裁员后能够起多大的作用,目前还不得而知。

资料显示,Rivian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加州埃尔文,原本是美国一家专门研制跑车的Mainstream Motors汽车制造厂,2010年创始人将Mainstream Motors改名为Rivian,并从跑车转移至纯电皮卡。2018年洛杉矶车展上,Rivian推出纯电动皮卡R1T和纯电动SUV R1S,其中纯电动皮卡R1T被广泛看好。2021年11月1日,Rivian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发行价为78美元,盘中一度涨至119.46美元,收盘报100.73美元,总市值为859亿美元。当天,创始人RJ Scaringe在接受采访时透露,Rivian必须快速增长,到2030年要达到每年至少100万辆电动汽车的产量。Rivian的长期计划是在全球建立四家组装厂,除了现有伊利诺斯州Normal市的工厂外,还会在美国本土建设第二家工厂,此外预计在欧洲和中国分别建立一家工厂。此后,Rivian的股价不断飙升,从11月1日的100.73美元飙升至11月16日的172.01美元,市值一度从11月1日的859亿美元涨至11月16日的1494亿美元。截止11月16日收盘,Rivian市值仅次于特斯拉的10592亿美元和丰田的2618亿美元,超过大众、宝马等,成为全球市值第三车企。特斯拉CEO马斯克在Rivian上市后曾公开表示,“实现大规模量产和现金流的盈亏平衡是初创电动汽车公司Rivian的真正考验”。

据Rivian方面发布的交付数据,2022年第四季度,Rivian生产了1万辆汽车,交付量为8054辆;2022年,该公司产量共计2.43万辆,交付量则为2.03万辆,并没有达到其此前设定的产量目标。Lucid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生产了3493辆汽车,交付1932辆汽车;全年总产量为7180辆,总交付量则仅有4369辆。而Lucid此前的目标是在今年制造2万辆车,但随后将目标一降再降。Lucid成立于2007年,于2016年正式跨入整车生产行业并推出首款纯电轿车。美国《商业内幕》网站)评论说,Rivian和Lucid在去年第四季度的苦苦挣扎,预示着2023年电动车初创企业的处境将雪上加霜。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