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路径清晰投资下滑陷“寒冬”

2023-01-11 16:46:21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余娜   浏览:168 评论(0

  一边,政策热度只增不减,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区域不断扩大、应用场景也逐步由示范测试转入实际运营。

  另一边,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瓶颈仍未突破,商业化闭环难以打通,导致投资信心明显减弱,尤以自动驾驶为甚。2022年投融资数额同比大减,估值缩水、裁员倒闭等现象频频出现,行业发展再跌入低谷。

  顶层设计逐步完善

  2022年,“中国方案”价值凸显。“利用中国特有的优势,走中国式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道路”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共识。

  一方面,智能网联“中国方案”的发展路径愈发清晰,我国主导的C-V2X蜂窝车联网已经成为全球车联网通信技术的主流。与此同时,我国还加快制定“中国标准”,预计到2030年前将新增100余项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此外,由我国牵头制定的首个自动驾驶测试场景领域国际标准ISO 34501《道路车辆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词汇》也于2022年10月正式发布。

  另一方面,随着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以下简称“双智”)协同发展试点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6个双智试点城市加快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在实践中推动“中国方案”的内涵不断拓展,从早期的“车路协同”逐步迈向领域更广、变革更深的“车路城协同”。

  “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的核心技术绝不仅仅限于车端,还包括智能交通的核心技术,如北斗技术、云计算技术、地图技术、智能设施技术等,因此实现中国方案要从单一的车端的技术,过渡到由车、交通、设施共同组成的系统技术上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提醒。

  过去一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不仅迎来了密集的政策支持,还首次实现了立法突破。

  多项“十四五”发展规划将智能网联汽车纳入其中,中长期发展确定性进一步增强。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稳步推进自动驾驶、无人配送、智能停车等应用;随后,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要求推广无人车、无人机运输投递,稳妥发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等出行服务。3月,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的《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促进道路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自动驾驶、辅助驾驶在道路货运、城市配送、城市公交的推广应用。其次,深圳、无锡、上海等地利用先行先试权限,加快实现立法突破。7月,深圳正式发布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填补了国内智能网联汽车的法律空白。

  当前,各地政府均在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不断扩展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范围。目前,全国已有10余个城市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从事出租汽车、城市公共汽(电)车等商业化试运营,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山西阳泉市、江苏无锡市、深圳坪山区、湖南湘江新区等地均在加快推动自动驾驶全域开放。

  自动驾驶投资下滑

  尽管政策支持力度有所提升,但受经济形势差、技术落地慢、投资盈利难等因素影响,自动驾驶行业仍然在2022年再次迎来“寒潮”,估值缩水、裁员倒闭等现象频现。

  2022开年以来,特斯拉(TSLA.US)、Nuro、小马智行 (Pony.ai) 、Motional、(MBLY)先后被曝自动驾驶业务缩编、大规模裁员,Aurora(AUR.US)、图森未来 (TSP.US)、Embark(EMBK.US)等自动驾驶公司的股价一度暴跌80%以上,英特尔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Mobileye估值缩水50%“流血”上市,背靠福特、大众两大车企的L4自动驾驶公司Argo AI也于10月宣布解散……一时间,自动驾驶行业进入“寒冬”。

  资本投资自动驾驶行业的意愿出现明显下降。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球自动驾驶相关投融资事件共发生189起,累计披露的投融资金额超过75亿美元,投融资数量较2021年减少近30起,累计披露投融资金额不足去年的三分之一。对此,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联盟预判,从长期来看,自动驾驶仍是一个确定性强、市场空间广阔、潜力巨大的产业,此次的“寒潮”正在加剧行业新一轮洗牌,助力头部企业加速扩张,逐步形成寡头竞争的局面。

  “寒冬”之下亦有暖意。在刚刚过去的年末,不少利好消息频传。纵目科技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拟募资20亿元,有望成为第一家冲击科创板IPO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亿咖通科技控股公司 (股票代码:ECX、ECXWW)也于日前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COVA收购公司(COVA Acquisition Corp.)合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开始上市交易,成为首家登陆美股的中国汽车智能化初创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从全球自动驾驶资本市场来看,2022年中美“两强”领跑的态势不变,但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已在明显缩小,资本“向东看”的趋势初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共完成159次融资,累计融资金额为40亿美元;美国自动驾驶公司共完成18次融资,累计融资金额为43亿美元。横向对比中美投融资市场来看,中国自动驾驶投融资频次高、活跃度高,美国则呈现出加速向头部集中的趋势。

  而造成中美自动驾驶融资差距缩小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国持续出台一系列稳外资举措,持续引导支持外资企业在华增资扩产、加大研发投入。在多项政策支持下,包括大众汽车、博世、大陆集团、海拉、Luminar等外资企业均加大了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投资,提振了行业信心;二是在自动驾驶寒潮下,美国自动驾驶行业的大额融资急速缩减。Cruise、Waymo、Nuro三家企业在2021年共融资128.5亿美元,占据美国总融资额的92%以上。而在2022年,三家企业仅有Cruise完成2次融资,累计金额为34.5亿美元,整体降幅已超过70%。

  需要关注的是,尽管资本保持谨慎加注态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商业化仍在持续提速。

  2022年,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多部门均发布了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的政策,且频次、力度持续加大。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正在从小范围试点逐步扩大至全国,在公交、出租、矿山、港口等特定场景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国各城市也在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

  在智能电动化时代已丧失技术优势与品牌溢价基础的部分合资品牌,于2022年迎来了大溃败,中国车市亦迎来关键拐点。2022年4月,广汽讴歌宣布,自2023年起,广汽本田将不再生产及销售广汽Acura品牌的现有产品;10月,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宣告破产,并将有序终止Jeep品牌汽车在中国市场本地化车型的生产;而斯柯达、起亚、现代、马自达等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也在急剧缩小。反之,自主品牌在电动化、智能网联领域逐渐超越合资品牌,并逐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进而产生集体向上的效应。


文章关键词: 智能网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