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2年,一个“稳”字贯彻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全年。在这一年中,我市政企携手并进,同舟共济,拿出真金白银,稳工业、保运行,全力招商引资、建设项目,为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临近年底,我们通过一系列工业关键词,回顾这一年中柳州工业发展的精彩篇章。
关键词一:新能源汽车
今年以来,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逆市上扬。记者从市工信局汽车科获悉,截至11月底,我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均突破128万辆。其中,上汽通用五菱的宏光MINIEV连续27个月获得中国品牌纯电汽车销量冠军;东风柳汽的新能源换电站已覆盖全国10个城市。
随着产业快速发展,我市也不断在强链补链上下功夫。其中,中国首个量产“智能岛”新能源总装基地——五菱纯电精益智造工厂正式奠基;我市和上汽通用五菱联合推动“一二五”工程,上汽通用五菱将带动能源系统、机器人等5个百亿元新兴产业集聚;国轩、赛克瑞浦、华霆、科易、鹏辉等核心零部件企业在我市快速落地、投产、上规入统。
关键词二:产业工人
“不能瞧不起产业工人,一定要看实际贡献。我们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真正在添砖加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厦的人,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这是10月17日,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二十大代表、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郑志明语重心长说的一番话。这番话不仅激励了郑志明,也激励了千千万万产业工人。
一时间,产业工人成为关注的焦点,郑志明也成为我市广大产业工人学习的榜样。
关键词三:扬帆出海
今年以来,我市“走出去”步伐强劲,亮点纷呈、多点开花。
五菱Air ev(右舵版)在印尼下线,这是广西首次实现新能源汽车整车在海外制造生产。随后,作为中国品牌,这款车成为2022年G20峰会的官方用车,展现“中国智造”的风采。此外,1月至10月,东风柳汽乘用车出口达1.4万辆,同比增长184%。前三季度,我市车用锂电池出口激增,出口值3.1亿元,同比增长2704.5倍;柳工印尼销售业绩同比劲增200%,柳工机械泰国有限公司在泰国大城府开业;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出口货值4784.3万元、1763.9吨,分别同比增长85.5%、82.7%。
关键词四:“柳州企业日”“柳州工匠日”
今年起,我市将每年的4月26日设立为“柳州企业日”和“柳州工匠日”。这是广西首次通过法定程序设立“企业日”和“工匠日”。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服务企业在我市形成一股热潮。我市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目前技能劳动者近60万人,拥有44个自治区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和15个自治区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数量和质量在广西排首位,他们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柳州企业日”和“柳州工匠日”的成立,在全市进一步强化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关键词五:解决“卡脖子”难题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推动解决“卡脖子”难题。
市科技局通过科技项目揭榜制,促成柳州源创电喷技术有限公司与广西科技大学和西安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使得飞秒激光技术应用到汽车喷油器上,打破国外长期垄断;实现国内首个自主产权EPS控制器在柳州下线,截至目前企业技术团队已完成30余种控制器的国产化开发,实现企业新能源汽车芯片国产化率达83%,国产芯片装车量超3000万块;5月中旬,国内首座、世界最大跨度的碳纤维索斜拉桥——山东聊城兴华路跨徒骇河大桥正式通车,建设大桥运用的“大吨位碳纤维索斜拉桥建造关键技术”斩获全国、行业内多项第一,这一技术正是由柳工欧维姆公司主要研发完成的,企业曾耗费1年半进行项目攻关,解决碳纤维技术“卡脖子”难题。
关键词六:标准厂房
今年我市标准厂房建设迈出大步伐,全年谋划项目113个,规划建设总面积863.8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超520亿元,其中引进了万洋、珑龄、联东、网易等社会资本建设标准厂房项目,标准厂房建设全面提速。
“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是我市促进产业集聚、增强园区承载空间、加快园区提质增效的重要突破口。”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设标准厂房,为规模不大、轻资产入驻但产业链环节不可少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承载空间,达到补链、延链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提升了产业发展空间。
关键词七:机器人
机械手抓起一扇车门,伴随着车间的“音律”,与焊花共舞;AGV移动小车“哼”着小曲穿梭于生产线与物料区,遇到人还会“礼貌”让行……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数字化代替传统工作流程在我市工业企业中显而易见,成为转型升级的一个“流行趋势”。
工业城市对机器人的需求量巨大,这也吸引了不少机器人企业的关注。目前,北部生态新区的机器人产业园快速成长,引进了优必选等知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