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1年8月,本公众号曾发表《理性看待钠离子电池:是小众而不是主流,是点心而不是主食》,这篇文章的观点至今不过时,行业其实没有太大变化,只是供给端更为热闹,但需求端依然谨慎,产业闭环仍未形成。
01
钠离子电池的优点很明显:低温性能、快充,环境适应能力强(高寒/高功率)、化学结构稳定、更加安全、系统集成度更高等。此外,钠离子资源丰富,可得性强,理论成本低,也不存在卡脖子的问题。
在能量密度方面,目前钠离子电池约120-150Wh/kg,各家宣称水平差异较大,对比磷酸铁锂电池约170-200Wh/kg。
当然,钠离子电池随着材料改进、工艺进步和规模化量产,能量密度和循环次数预计还有改进空间。
由于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尚不成熟,目前价格约在0.9-1.0元/Wh,与目前锂盐价格高企背景下的磷酸铁锂电池价格相当。若考虑性能因素,目前钠离子电池在性价比上并无优势,这也解释了为何市场端不见踪迹。
但是,对比而言,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回落是必然,碳酸锂、隔膜和铜箔等价格长期还有很大下降空间。如果碳酸锂价格从目前60万元/吨下降到20万元/吨,磷酸铁锂电池价格就回落到0.7元/Wh左右。如果再考虑隔膜和铜箔等原材料的价格回落,以及产能过剩的竞争情况,磷酸铁锂电池价格还会更低。历史上,磷酸铁锂电池的最低报价曾低于0.5元/Wh。
换言之,在成本下降的预期中,一个是确定的,一个是不确定的。
02
钠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次数等方面不如磷酸铁锂电池,但如果成本能够如预期显著下降,加之安全性和低温性能等优势,也可以占据一定的市场空间。
而在价值含量最高的中高端电动汽车领域,由于对能量密度和循环次数要求较高,对成本敏感性相对较弱,且现有锂离子电池已经应用成熟,钠离子电池预计很难介入。
总体而言,钠离子电池的市场空间是有限的,没必要过度拔高。
目前,锂电池深受锂盐价格的困扰,碳酸锂价格持续位于高位,锂电池企业苦不堪言,且锂盐价格预计短期难以大幅回落,还将持续处于高位。
在锂盐价格高企的背景下,市场都在不断尝试具有替代性的技术路线,除了钠离子电池,还有磷酸锰铁锂、全钒液流电池等,具体见本公众号2022年5月文章《锂价维持高位,替补技术迎来窗口期,传递投资新风向》。
言外之意,尽管主力受到困扰,替补有机会上场,但无奈能力有限上场机会也有限,主力继续带病坚守。
在锂盐价格高企的背景下,钠离子电池等替补技术如果都难以登场发挥价值,在锂盐价格确定性回落之后,钠离子电池再想上场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了。
目前,钠离子电池作为锂电企业一个技术路线补充或者产业风险对冲的手段,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独立的钠电企业则要面临锂电价格回落之后仍然不能充分上场的系统性风险。
很多人都说2023年将是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元年,咱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