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领跑全国

2022-12-12 10:43:32   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174 评论(0

  昨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在北京发布。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已连续六年排名全国第一。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是在科技部支持下,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编写的,已连续发布22年,是国内权威的区域发展评价报告。

  连续六年夺冠,广东省创新能力之强毋庸置疑。强在哪些方面?如何保持“冠军状态”?让我们探寻榜单背后的领先密码。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有何创新密码

  企业创新活动十分活跃

  形成“重投入、高产出”良性循环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以下简称《评价报告》)建立了四级指标体系作为主要评价方法,其中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40个、四级指标138个,充分反映了各地区在企业创新、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体系等方面的表现。

  在综合指标上,2022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得分64.04,连续六年居全国首位,且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提升速度相对放缓。北京(54.89)、江苏(50.78)分列第二和第三名,与去年保持一致。

  在五项一级指标中,广东省“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三项排名第一,“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两项排名第二,也与上年一致。

  显然,广东省在“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三方面有最突出的优势,仔细分析其中指标,可以解码广东领先秘笈。

  在企业创新方面,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数、研发经费、国外技术引进金额、专利申请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均位居全国首位,企业创新活动十分活跃。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在企业创新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大多数指标排名仅次于广东。

  在创新环境方面,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和“高技术企业数”两个指标位居全国首位,江苏省紧随其后,在全国排名第2位。在创新绩效方面,广东第三产业增加值和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出口额、就业人数都排名全国第一,多项指标共同描画出广东创新尤其是企业创新“重投入、高产出”的良性循环。

  企业创新意识活跃、创新能力强是广东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广东拥有超过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10万亿元、出口总额约2万亿元。广东14家国家级高新区、26家省级高新区创造了全省约1/5的GDP,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如何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近年来,一方面,广东在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中加强企业的参与度、话语权,布局省重点研发计划“新药创制”“绿色生物制造”和“高端医疗器械”三个专项都突出以产业化为导向,立项的项目中有75%由企业牵头承担;另一方面,广东全面落实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经费投入达157亿元,居全国前列。

  如何继续发力

  全面加强基础研究

  着力补齐原始创新短板

  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是技术攻关的源头活水,基础研究是从“0到1”的突破。广东比较明显的薄弱环节是基础研究能力还不足。在知识创造方面,广东省“每十万研发人员平均发表的国内论文数”和“每十万研发人员平均发表的国际论文数”排名相对落后,分别是全国31位和30位。在知识获取方面,广东省在“每十万研发人员作者同省异单位科技论文数”“每十万研发人员作者异省科技论文数”“每十万研发人员作者异国科技论文数”“作者异国科技论文数增长率”四个指标排名依次为30位、31位、29位和27位。

  为了强化知识创造、知识创新能力,广东紧抓住原始创新能力这一“牛鼻子”, 加快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设,打造出体现国家使命、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技王牌军”。目前,广东的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两个国家级实验室顺利运作,东莞散裂中子源等设施运营良好,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系统、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加快建设,5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为全面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着力补齐原始创新短板。近年来,广东省基础研究投入不断加大,从2017年的109.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04.1亿元。目前,全省已构建起国家基金委—广东联合基金、省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省市和省企联合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大板块资助体系,形成了从十万元到千万元的基础研究“金字塔”支持格局。


文章关键词: 区域 创新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