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以“创”为“闯” 活力迸发——“我们柳州这十年”系列报道①·制造业自主创新

2022-10-11 16:47:55   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朱柳融   浏览:153 评论(0

编者按

牢记嘱托,踔厉笃行;实业兴市,开放强柳。

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以“十年磨一剑”的恒心、“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深入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强力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城,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迈出新步伐、彰显新担当,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以工业发展带动产业振兴的柳州路子。

御风以翔,破浪以飏;非凡十年,精彩飞扬。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本报推出“我们柳州这十年”系列报道,聚焦我市制造业自主创新、民营企业、柳州螺蛳粉产业、国有企业党建、乡村振兴等方面,以点带面展现我市非凡十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敬请关注!

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

数据显示,柳州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681家,约占全区总量的1/5。

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4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自治区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9家,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自治区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4家。

目前,柳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全市工业机器人存量超7000台,增量及保有量均居全区第一。

柳工第二代电动装载机856H-EMAX机内噪声只有68分贝,比欧盟标准低15%;柳钢成功拉拔出直径0.15毫米帘线钢丝,直径相当于2根头发丝;5G无人驾驶移动云舱——五菱太空舱在钢厂“上岗”……一项项成果的背后,记录着柳州推动自主创新的扎实脚印。

工业是柳州的经济命脉和立市之本。我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无论是推动汽车、钢铁、机械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促进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家电等新兴产业发展,都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践行使命担当,勇攀科技高峰,创新成果、创新平台不断涌现,创新主体快速成长。

目前,柳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全市工业机器人存量超7000台,增量及保有量均居全区第一。

“柳州造”竞相迸发

国庆假期期间,某高速铁路项目举行开工仪式,现场10台柳工第二代电动装载机856H—EMAX交付给客户,成为项目中土石方装卸的主力设备,亮眼的绿色格外引人注目。

除了零碳排放、超长续航、智能高效等优势,柳工第二代电动装载机856H-EMAX的安全舒适同样突出,这得益于其领先的噪声控制技术指标。

在可以听见人的心跳声的柳工全球研发中心半消声实验室,试验高级项目工程师邵杰带领团队围绕工程机械声品质展开研究。

“柳工第二代电动装载机856H-EMAX机内噪声从上一代的72分贝降至68分贝,比最严苛的欧盟标准要低15%,驾驶者可以拥有轿车级别的低噪音感受。”邵杰介绍,这源于团队对声品质的研究,创新推出了大型商用电动化装载机消音系统,不断提升驾驶者的舒适感。

这只是柳工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目前,柳工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超过70%;核心零部件体系在全价值链过程中形成,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十年来,柳工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工业奥斯卡”红点大奖2项,填补了世界和国家技术空白10项,申请技术专利超过了1300项……

在吹响了“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冲锋号的上汽通用五菱,首个自主产权 EPS 控制器今年5月下线,成为国内汽车行业首个有能力自产这一关键控制器的汽车企业。目前,该公司已完成300余种芯片的国产替代和开发验证,国产化控制器累计贡献产能60余万辆。

在十里钢城,柳钢集团不断深耕创新沃土,企业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柳钢集团中高档高附加值品种钢率持续提高,并创新出热轧高强钢、海底管线钢、冷轧高强双相钢以及镀锌系列产品等高端钢材。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北京鸟巢等国家重点项目都有“柳钢造”的身影。

2021年,柳州新能源汽车产量达48.2万辆,增长157.6%,占全国1/7;柳钢集团营业收入、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柳工集团装载机、推土机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行业前列。

大平台不断集聚

今年9月30日,柳钢集团“牵手”柳州车企,与广西汽车集团共建高性能汽车用钢联合实验室。

双方将针对汽车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汽车用钢技术难题,以高性能汽车用钢低碳制备与创新应用的关键技术开发为重点,致力于实现汽车用钢在材料端和应用端的双重突破,建设高性能汽车用钢供应链,促进双方产业化转型和升级。

这只是柳钢集团加快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及科技创新,搭建创新平台的一隅。柳钢集团与东风柳汽、上汽通用五菱分别共建了汽车用钢联合实验室、金属材料成型实验室,不断加强新产品研发,优化品种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

柳钢集团与上汽通用五菱共建的金属材料成型实验室,是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子实验室之一。

今年8月,由上汽通用五菱牵头组建的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揭牌成立,这是自治区政府批准组建的第一家自治区实验室,是广西最高层次、最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

该实验室共有7名院士加入,对标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携手投身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创新的研究。

数据显示,我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4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自治区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9家。

多主体加速成长

技术创新的基因,早已融入柳州企业的发展中。

主营环境应用液态热管理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的广西易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曾经为了做行业内几乎无人能生产的IT光伏储能热冷散热器,该公司耗时近半年时间,做了200多次实验,产品合格率只有7%。为了能继续搞创新,该公司董事长王光意卖掉海南的房子、湖北的工厂,把筹到的4000多万元投入公司的新产品开发。

王光意说,公司把创新视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每年投入研发创新的资金超千万元,并在广州设立华南研发中心。

近年来,像广西易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创新主体,在我市快速成长。

据统计,柳州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681家,约占全区总量的1/5。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自治区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4家。

记者手记:创新之路,意味着从无到有、破旧立新,前路或有激流险滩,或有乱云飞渡,需要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和永不言弃的毅力,才能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文章关键词: 制造业 自主创新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