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柳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柳钢集团防城港钢铁基地(以下简称防钢基地)秉持集团公司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厚植生态环境保护,奋力走出一条现代化临港工业基地的绿色崛起之路。
1、物尽其用 变废为宝 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
除了烟气处理,防钢基地在水处理方面也有两大绝招:一是焦化厂酚氰废水处理系统,二是动力厂雨水收集池系统。
酚氰废水在业界属于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防钢基地焦化厂酚氰废水处理系统,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物化加药处理+高级氧化处理”的“四步走”工序,将含有氰化物的有毒废水通过污泥里的微生物净化处理,使其变得洁净安全,可循环利用。“我们有同事试过拿处理后的水养鱼,几个月过去了鱼儿照样活泼地游来游去,完全没有问题。”焦化厂综合科管理人员李国富说。防钢基地焦化厂废水处理系统于2020年5月建成投产,2021年10月,防钢基地焦化厂实现外排水指标全面合格的目标,每年可回用131.4万吨处理合格后的废水,预计每年可节约成本131.4万元,具有巨大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该项目的稳定运行标志着广西钢铁在环保治理“零排放”攻坚行动中取得显著成绩,为加强防城港市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共享碧海蓝天的目标贡献一份国企力量。
汛期雨水作为一种可用水源,不仅可以减少防钢基地外购水量,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减轻排洪设施的压力,减少防洪投资和洪灾损失。防钢基地动力厂1号、2号雨水收集池并排分布于创业大道西侧和东侧,在智能制造中心旁,两个巨大的方形蓄水池犹如基地的“肺”,积蓄着从天上收集的雨水,时常有白鹭等水鸟光顾。动力厂1号和2号雨水收集池可蓄水约62万立方米,输送能力最高可达10000立方米/小时,是目前区内工业生产基地中规模最大的蓄水池。该项目不仅是基地主干道天然的临水景观带,更是厂区生产用水的重要保障。蓄水池与厂前区雨水管道形成了基地内网状水系,可充分回收利用汛期雨水,一场雨可收集雨水约6万立方米,积蓄的雨水作为应急水源可供基地用水约7天,可节约购水成本近10万元,让珍贵的淡水资源物尽其用,降低吨钢新水耗,有力推动防钢基地循环经济的发展,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发展理念。
2、只见蓝天 不见烟尘 脱硫脱硝技术守护蔚蓝天空
八月盛夏,俯瞰防钢基地,各厂开足马力生产,烧结厂区烟囱里却没有烟尘冒出,只见白云悠悠——这都要归功于防钢基地烧结厂“氨法脱硫+脱硝”烟气净化技术。2020年,防钢基地烧结厂因地制宜,采用“先脱硫后脱硝”的方法,以焦化废氨水作为脱硫剂,同时运用了一机双塔、云动力雾化吸收、浆液多级氧化、多级水洗净化、超级除雾和砼烟囱内衬防腐材料等创新手段,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更加高效、低耗地进行外排烟气清洁处理,烟气外排指标大幅度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外排烟囱出口完全看不到白烟,改变了大众对钢铁企业的刻板印象。
防钢基地烧结厂还配置了一套硫酸铵制备系统,采用广西钢铁独立开发的双效蒸发结晶工艺制备硫酸铵,做到循环利用的同时不产生固体废物,为企业创收增效。
3、科技创新 获双丰收 绿色钢企建设如火如荼
防钢基地建成以来,坚持“既要临港工业,也要碧海蓝天”的原则,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走改革攻坚、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累计投资超60亿元,建成30多项技术先进的节能环保项目,实现多项技术创新,有效确保了工业废水“零排放”、废气达标排放,致力于让滨海钢城的蓝天白云保持“原汁原味”。
在防钢基地炼钢厂,通过采用干法除尘工艺,将蒸发冷凝收集的粗灰直接返回转炉内使用,除尘细灰采用气力输送系统输送,解决了二次运输和二次扬尘的弊端实现清洁生产;焦化厂采用国内首套煤气净化系统,从源头上减少了二氧化硫、有机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所有焦炉建设有烟道气脱硫脱硝工程,实现了焦炉烟道气和干熄焦常用放散气各排放指标的超低排放;冷轧厂建成投用柳钢首个光伏发电数据采集平台,不仅每年可自产“绿电”7.5万度,还能收集防城港光照强度、光电转换效率和光伏板清洁维护等数据,为后期集团公司规模化推行光伏发电提供试点经验和数据支撑……各种环保项目不仅满足了企业需要,更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可再生资源,包括炼铁水渣和各种含铁尘泥、粉尘等,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钢渣、水渣等固体废弃物,通过先进的工艺加工,变成了绿色建材矿渣粉,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
在沿海战略实施进程中,防钢基地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按照产品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环保一流的目标,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不忘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打造绿色钢铁工厂新典范,守护碧海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