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一年多的运达下海在低价声中高调出镜,在已有近10家海上风电竞争的格局中能杀出重围一举中标,可见运达决心与实力。海上风电装备企业至此已有7家(原来8家,加上运达9家,但2家实际已经退出),在可见的未来海上风电竞争中,蓝色大海正在由蓝转红,而后继者或也在不短的将来继续跟进!
我们先来看几则新闻:
8月30日:国电电力象山海上风电象山1#海上风电场(二期)工程风力发电机组采购公开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规模共计500MW,运达股份预中标,投标报价165312万元,折合单价3306元/kW。这也刷新了刚刚由上海电气在国华山东项目上3811元/kw(带塔筒)的新纪录。
8月17日:国家能源集团发布国华投资山东渤中B2场址500MW海上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含塔筒)采购公开招标、电气风电作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投标报价为190570万元,中标单价为3811.4元/kW;第二中标候选人是远景能源有限公司,投标报价为185555万元,中标单价为3711.1元/kW。
对比浙江国电电力两个项目而言,两者的机型容量相差极小(运达9MW,上海电气8.45MW),从交付距离看,生产都在港口附近(电气风电在烟台海洋,运达在舟山),从这个价格而言,同样的机型平台,价格相差505元/kw,根据最新我和塔筒基础厂家交流情况而言,8-10MW风机的塔筒价格600-700元/kw,那我么是不是可以从数据上看,运达这次的价格实际上已经相当于买风机送塔筒
我们再看8月29日国家电投的海上风机框招结果:
29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二二年度第三十四批集中招标(海上风电竞配机组框架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明阳智能中标2500MW,远景能源中标2400MW,中国海装中标2300MW,金风科技中标1200MW,电气风电中标1100MW,东方风电中标500MW,哈电风能中标500MW),最低裸机价格达到3242元/kw。
作者统计了以下三个区域的中标均价,江浙沪和辽津冀陆区域的中标均价为3474元/kw和3397元/kw,对于这次运达的中标价格3306元/kw,也就是塔筒白送。当然,国电投这次的中标价格是框招,预计也是2023年及以后的价格顶线。
海陆竞争殊途同归:21个月后海风上演买风机送塔筒
买风机送塔筒实际上在2021年的陆上风机已经开始。
2020年11月24日,华能集团北方平价大基地主机打捆招标开标,所有标段风机价格再次刷新当期纪录:其中第一标段(上都60万千瓦)和第二标段(上都50万千瓦),三一重能爆出了3101元/kw和3131元/kw的最低价(带塔筒),大部分的投标价格都在3300元/kw左右,而这个价格正是今天运达的海上风电价格,不到2年(21个月),风机价格实现了海陆同价。
但似乎三一的这一举措并未给行业带来太多的影响,此后风机价格带塔筒持续走低,到今天基本稳定在2100元/kw左右。
我们也没有想到,21个月后(2020.11-2022.08),海上风电的价格竞争也进入了高潮。在2021年的10月,中广核舟山途次项目价格最后海装以3828元/kw的历史当期新低价一举低价中标,在大家认为价格似乎探底的时候,运达用似乎当前风机的价格刷新了行业认知天花板,买风机送塔筒,在海上依旧可以做到。
海上风电已经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在十四五我们已经明显看到了新的未来,装机规模总量至少不低于60GW,为此也就吸引了诸多的海上风电整机相继下海,而价格的下降不仅是是行业发展必然,更是技术发展趋势的必然。
3306元/kw价格:能挣钱吗?
2021年4月,运达就在投资者调研中公开表示,将在同年9月底发布“海风”系列9MW海鹞平台WD225-9000抗台型海上机组,在去年9月,运达如期发布该机型,此次中标机型正是这款抗台机组,在2022年浙江省科技厅公布“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第一批立项项目,其“9MW级海上风电机组研制”项目也列入计划之中。
运达9MW海上机型模型(来自运达官方)
我们从其公布的机型VR图片可以发现(如果没有改变的话),运达还是坚持其双馈技术路线,并未走金风科技和上海电气新的半直驱路线,不得不说,某些方面,双馈当前是三个技术路线中(大机型)成本有较大的优势,
如果我们说当前陆上风电主机带塔筒价格2100元/kw能保持盈利(机型为6.7MW),那么9MW的海上风电从边际成本下降的角度分析,单位千瓦的成本还可以下降20-30%以上,那么9MW的海上机组成本突破2600元/kw(塔筒成本600元/kw),如果这个价格成本模型成立,那么运达的3300价格是可以挣钱的,当然这个是基于有一定的市场规模。而这个基础更多的是建立在这个机型未来海陆通用的基础上。
海陆风机通用平台:风机产业发展必然和降本核心
8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计划重点指出,重点发展8MW以上陆上风电机组及13MW以上海上风电机组,研发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装备。
当前6-7MW的陆上风电机组肯定不是终点,在大兆瓦风机的发展道路上,他只是一个过客,不过从技术发展的历程看,这个过程行业需要积淀,因为风电产业链不是某一个企业能解决的。国家鼓励8MW及以上容量的陆上机型,意味着下一步会出来很多的8MW以上机型。
如果单一开发陆上的机型,从个人的行业预测看,每年60GW的市场增量(陆上。乐观数据,5-8年内),最终每年总共才有8000台的市场容量,那意味着很多的产能将产生浪费,而实际情况是未来北方的海上风电根据风资源情况设计单机容量也就在8-10MW(当前的认识,未来不一定),海陆通用这是必然。
按照我个人的想法:未来陆上的8-10MW风机就是丐版,海上就高配版,因为海上有台风,盐雾,防腐,风速达等其他功能性要求,相对三北区域就简单得多,即使出了故障,可以很快现场解决,而海上需要更高的可靠性。
从这点分析,将来陆上风机属于微利产品,走流量,陆上风电的规模未来几年内还是海上的3-5倍,而海上风机属于高利润产品,贡献利润,因为两者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这也是运达在过去几年积极备战海上风电的重要原因,陆上风电的高毛利阶段必然进入行业基准利润阶段,海上才是未来。
运达第11个下海:海风竞争大戏开罗,下一个是谁?
不可否认,中国的海上风电在过去十年发展非常迅速。剔除最早下海但退出的华锐风电及装了样机的太重,目前活跃的海风主机企业包括行业前三龙头,三大动力,加上中国海装及联合动力,还有8家规模行业企业在竞争舞台上,这次运达低价高调下海,成为第11家规模海风装备企业,剩余的企业中,就剩下了中车及三一重能。
智通财经APP信息表明:6月28日,三一重能在调研中指出,公司以陆上风机为主,未来将继续实施陆上风机大型化及提质降本战略。同时,公司正积极布局海上风电,并加快实施风机出海,从这里看,三一下海就是时间问题。中车拥有海上风电最核心的零部件供应商,叶片,塔筒及发电机,变流器,下海我想只是迟早的事情。而联合动力虽已下海,但后期在大兆瓦机型方面未能持续跟进,实际上在珠海桂山3MW项目后就再无新的进展,现在可谓是重新下海(那时候的3MW不算是特别大的机型)基本与三一及中车同样的压力。
后来者如何切入海上风电这块巨大的蛋糕,这是个战略和战术问题。运达下海应该说是占据了地理优势(浙江本土企业,本地化投资产业优势),加上低价战略,更有其几年来在海上风电的沉心研究加持,能在7个海上国内巨头的夹缝中胜出是有一定道理的。联合动力不用考虑,他有国家能源加持就足够了,只要产品好。而另外两家中车及三一,其战略战术打法或能从运达身上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