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ygarden位于挪威北海海岸附近,当地工程师们正着力打造一所“二氧化碳墓地”,安置无用的温室气体。如若项目完工,欧洲各地从工厂烟囱顶部捕获的大量液化二氧化碳将被泵入海底深处的空腔中,继而加以储存和处理。
一直以来,各国为实现气候目标而不断努力,一些气候专家认识到,这项碳捕获和储存技术(CCS)是减少化石燃料行业碳排放的一种手段。
而Oygarden市的新项目旨在阻止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层,减少大气中的碳排放量,进而减缓全球变暖速度。
项目经理斯韋雷·奥弗拉(Sverre Overa)告诉法新社(AFP),该项目力求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开放式的运输和存储基础设施,允许碳捕获者将二氧化碳输送至此,从而便于安全处理、运输和永久存储。”
作为西欧最大的碳氢化合物生产国,挪威也拥有全大陆最好的二氧化碳储存前景,特别是在其枯竭的北海油田。
政府已为80%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并拨款17亿欧元用于国家进一步的技术开发。
位于奥斯陆地区(Oslo)的水泥厂和垃圾焚烧发电厂将其二氧化碳输送到该地点。但该项目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其商业性,即允许外国公司将其产生的二氧化碳以不危害环境的方式处理掉。
使用CCS来抵制碳污染的想法并不是首次提出。尽管国家补助丰厚,但由于价格高昂,这项技术从未真正实施。
例如,位于德克萨斯州的佩特拉诺瓦燃煤电厂(Petra Nova)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捕获设施之一,但由于成本较高,该设施于2020年被封存。
根据全球碳捕获和储存研究所(Global CCS Institute)发布的数据,全球只有十几个碳捕获和储存项目可以运营。
但是,当前现状未能按照《巴黎协定》的既定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政府又提供了大量补贴,这些都为这项技术的开发注入新的活力。
几大能源巨头,包括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TotalEnergies)和英国荷兰皇家壳牌集团(Shell)共同开发了该项目,并将其命名为“北极光(Northern Lights)”。“北极光墓地”计划于2024年投入使用,它将首次为世界各国提供跨境二氧化碳运输和储存服务。
该项目通过管道将液化二氧化碳注入海底以下2600米处的地质袋,意欲将其永久保留在那里。
周一,该项目的合作伙伴宣布了第一份跨境商业协议。从2025年开始,该协议将确保每年从挪威化肥制造商雅苒(Yara)拥有的荷兰工厂中捕获80万吨二氧化碳,然后将其运往Oygarden的“二氧化碳墓地”并加以储存。
周二,挪威的石油天然气巨头Equinor和德国的独立勘探开采公司Wintershall Dea共同宣布,将把在德国捕获的二氧化碳运至挪威的海上储存点加以处理。
如果该项目得到证实,两家公司可能会在2032年前建造一条900公里(560英里)的管道,连接德国北部的二氧化碳收集设施和挪威的存储地点。
类似项目也正在比利时开展。
在第一阶段,该项目计划每年处理150万吨的二氧化碳,到后期阶段,二氧化碳处理量预计达到500至600万吨。
但这只占欧洲年碳排放量的一小部分。
欧洲环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的数据表明,在2020年,欧盟仅排放了37亿吨温室气体。
但是,许多气候专家表示,碳捕获并不是应对气候危机的灵丹妙药。 有批评人士称,在世界各国努力实现传统能源向清洁可再生能源蜕变及转型之际,碳捕获可能会延长人们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期。
挪威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的哈尔瓦德·拉万德(Halvard Raavand)表示,其所在组织一直对碳捕获技术持反对意见。
他还表示,“一开始,反对碳捕获和储存是相对容易的;而现在,气候行动不到位更大大增加了其难度。相比对“二氧化碳墓地”进行投资,这笔资金更应该用在已知且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上,这可以减少日常电费开销,比如推动绝缘房屋或太阳能电池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