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一带一路”沿线可再生能源投资障碍及应对
2022-08-24 17:33:35 来源:中国能源网 浏览:182
评论(0)
近日,《可再生能源助力带路国家绿色发展》系列沙龙正式开播,该系列沙龙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主办,绿色创新发展中心、中国能源网协办,汇集行业专家精彩的讲解和评论,关注可再生能源助力带路国家绿色发展。
沙龙第八期邀请到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许勤华,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世国,国复咨询公司执行董事刘毅以及连线嘉宾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东南亚能源与气候执行主任Marlon Joseph Apanada先生进行对话。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在很多带路国家的能源结构占比迅速增加。自新冠疫情以来,部分国家可再生能源融资困难,成本波动较大,本期的主题为“一带一路”沿线可再生能源投资障碍及应对,共同探讨带路绿色发展中遇到的投资障碍及如何克服。本次对话,现场的嘉宾们就三方面进行了讨论。首先介绍了带路沿线可再生能源投资的现状。第二探讨了带路沿线存在的投资障碍和挑战。第三探讨如何应对带路可再生能源投资障碍及相关建议。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世国先生介绍,近10年来中国的海外新能源投资发展速度较快,截止到2021年底,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新能源投资中,风电和光伏均已超过9 GW。新能源投资包括两个体系,一方面以国企、央企为主,包括三峡国际、国家电投、中广核,这些实力强的公司是拉动海外投资的主力。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以核心的装备制造为代表,比如风电头部企业金风、明阳等,他们看到了未来全球格局的重要变化,在海外投资建厂的力度非常大,预估到2022年年底,国内产能的20% 约40 GW将在海外生产制造。中国企业在带路国家投资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尤其是融资成本。国复咨询公司执行董事刘毅指出,与国际大行的融资成本相比,中资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较高,同时往往还要求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企业级别担保,这会显著地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对于一些先进的融资工具,比如说EBL(Equity Bridge Loan)等等,国际知名的新能源投资商运用得比较灵活的,而中资企业诸如央企往往受到各级的限制。创新是解决之道。非洲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大家普遍认为非洲是未来的可再生能源投资热土。对此,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许勤华表示认同。许勤华院长认为,传统的非洲国家属于资源输出国,现在有机会趁着能源转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转变原有的经济依赖性、资源依赖性的角色。但是在这种转型过程中,如果缺乏国际绿色合作,非洲可能反而会固化其资源输出的角色。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东南亚能源与气候执行主任Marlon先生介绍到,印度尼西亚在2021年的可再生能源支出为15.1亿美元,增加产能的资金主要来自当地股权,来自具有区域利益的家族企业以及当地的由国际和地区银行组成的财团。他认为,中国应该有机会与那些拥有稳定业务的当地企业或者开发商展开合作,以满足东南亚国家巨大的绿色投资需求。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负责人杨富强最后总结到,我们在海外投资、海外发展和搞产能合作,也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他们的可再生能源获得性。比如,非洲是中国的重要伙伴,中国跟非洲的关系源远流长,虽然现在非洲比较贫穷落后,但是我们“一带一路”重要的宗旨和目标之一就是要使非洲能源可及,而且是清洁能源可及。当然朋友是朋友,一些商业的基础原则还是要遵循的,这样我们的绿色的带路才能越走越长,越走越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