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氢能受地方“十四五”规划青睐,短期或存“两头热中间冷”困局

2022-07-15 09:00:22   来源:中国能源网   浏览:254 评论(0

6月15日,《重庆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发布,提出开展氢能利用研究,以先行先试带动推广应用;同时建设成渝氢走廊,开展氢能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在此之前,湖北、浙江、江西等十多个省份近期出台的十四五能源规划中,也提出推动绿电制氢和拓宽氢能应用等要求,均表现出对氢能产业的青睐。

当前,氢能发展成为地方能源发展规划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省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中不断崭露头角。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副所长李庆勋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十四五”时期,各地加快发展氢能产业,将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消纳,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撑保障能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打好基础。

竞相布局

地方“十四五”青睐氢能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有13个省(区、市)将氢能产业发展纳入“十四五”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本月初,广西省发改委发布《广西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积极探索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利用”“鼓励在化工、冶金、交通等领域开展氢能替代应用”等一系列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举措,将氢能作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路径。

“地方政府对氢能的青睐,是基于氢能将在未来‘双碳’战略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国家电投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广告诉记者,氢能作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项共识,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氢与电形成互补,将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在整个能源消费中占比的提升,对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氢能产业对地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是地方政府积极规划和布局氢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张银广表示,氢能的制、储、输、用各环节都属于新兴产业,比如在用氢环节,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交通动力系统的应用、氢能在钢铁冶金领域的应用,都涉及新技术、新供应、新设备,氢能作为一个高附加值的领域,将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和产业的转型。

张银广指出,由于国家和地方都陆续出台了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的政策,不占能耗指标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就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兴领域,同时,氢能产业本身的绿色、低碳属性,也使其成为促进“两高”行业转型的重要方式。他强调,“氢能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将对地方经济、产业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

此外,国家政策的支持、相关技术的发展成熟,则为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李庆勋表示,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50%,而氢能产业的发展,则有助于在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提升其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而从技术和市场层面来看,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已实现平价上网,在风光条件充足地区度电完全成本低至0.2元以下,可实现低成本规模化生产绿氢。

发力“两端”

短期或存“中间冷”现象

记者了解到,在目前各地的规划中,氢能产业的布局多侧重于上游的制氢和下游的应用。例如,《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广氢能等新能源应用,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城市公交、港口、城际物流等领域应用,探索应用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同时探索开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氢试点,强化氢能产业链上游制氢优势,培育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

在李庆勋看来,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对发展电解制绿氢十分积极,有利于引进或培育本地氢能装备企业和研发机构,提升氢能产业经济竞争力;同时,北京、上海、广东等氢能示范城市群重点推动以氢燃料电池车为代表的氢能交通应用,涵盖燃料电池、整车制造、车辆运营、加氢站等多个环节,将应用作为重点,有利于构建氢能产业链生态。

张银广指出,对地方而言,由于中游的储运环节涉及国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较难的领域,以及较长的审批流程,导致其在短时间内较难看到发展成果,并且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不如上游的制氢和下游的用氢直接。他表示,在短期内,产业链发展可能会面临“两头热、中间冷”,随着产业的发展,整个产业链的贯通将逐渐变得重要。

在张银广看来,氢能产业链整个链条的贯通,需要政府和企业,需要全行业形成合力,政府给予一些补贴或者引导性政策,企业负责实施。他表示,“通过政府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推进,把产业链的资源都整合在一起,将有助于打通氢能产业制、储、输、用各个环节。”

“随着氢能交通的不断发展,氢气储运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甚至成为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李庆勋告诉记者,我国可再生能源生产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三北”等地区,而用能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未来大规模长距离输氢势在必行。他表示,由于液氢、管道输氢等氢能输送基础设施投入巨大,需要中央政府根据氢能产业不同发展时期做好储运环节规划。

协同发展

坚持“全国一盘棋”战略

随着各地氢能产业布局和发展的加快,未来产业链的协同和区域间的协同将逐渐成为发展方向。李庆勋建议,氢能产业链的发展要坚持“全国一盘棋”,优先就地就近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开发利用,成立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氢能管网建设运营企业,在“三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分别规划风光和水电制氢规模化外送中东部地区的“西氢东送”“北氢南送”等大型工程,有序推进实现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张银广表示,在产业发展初期,氢能在各地类似于“星星之火”,首先要在区域内形成协同发展的体系,在区域内进行产业发展生态的打造,但随着产业发展的成熟,发展进入下一个阶段,区域之间将“连成片”,形成更大范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他表示,区域间的协同互补,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同时通过管道等基础设施等建设,形成全国性的网络。

据张银广介绍,在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方面,国家电投有着清晰的战略,即“源端驱动、应用拉动、双线并行”。重点在多个氢能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较好的城市,以构建交通运营平台作为抓手,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构建氢能车辆的运营平台;同时,通过需求牵引绿氢的布局,将可再生能源制氢,优先供应到需求比较集中的地区,再结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和地方政府共同打通“制储输用”的链条。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国家电投站在全产业链布局的战略高度,一直致力于从能源线和产品线“两条线”统筹氢能业务的发展。其中,在“产品线”方面,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布局可适用于风光制氢的质子交换膜制氢装置,加大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覆盖了从科技研发、产品到市场转化的完整产业链;而在“能源线”方面,通过集团公司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将保障绿氢的供给。

“我们致力于在技术和制造业对产业形成‘支撑’,目前已经围绕燃料电池和PEM制氢设备基本打通了产业链,形成一定的技术积累,”张银广告诉记者,基于已有的技术积累,国家电投氢能公司正着力构建产业链的安全,未来要立足国产化、自主化,带动上游的供应商、供应链同步发展,从而支撑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