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国到强国,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希望所有企业都朝着这个方向去奋斗。我们要有自主创新的骨气和志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
——习近平
人物:陈泽光,1971年7月生,中共党员,广西柳钢实业有限公司桂龙金属制品厂党支部书记、厂长。在摆着各种型号钢丝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他。穿着深蓝色的工作服,随手拿起一根钢丝,他就能准确地说出钢丝的直径、用途。干了多年的人事、工会等工作,还能成功组织直径0.15毫米帘线钢丝的拉拔,他说靠的是团队的力量。
2022年2月23日,我永远难忘——
就在厂里,我和日夜奋斗的同事,见证了直径5.5毫米的柳钢帘线钢盘条,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直径0.15毫米帘线钢丝,创下广西最细帘线钢丝纪录。
这个消息,很快被传开了!
不少人在祝贺时,纷纷问我:0.15毫米是什么概念?那么细的钢丝能做什么?
业内有个生动的解释,0.15毫米大概相当于2根头发丝那么细。目前,国内主流帘线钢丝直径在0.15毫米至0.3毫米之间,主要用于生产载重子午线轮胎,能让这种轮胎具备使用寿命长、行驶速度快、耐穿刺、弹性好等优点。
这不仅标志着柳钢摘下了线材产品中“皇冠上的明珠”,也说明柳钢精品钢丝生产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我深知,这与厂里技术攻关团队的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密不可分。
细如发丝的钢丝,密码是“细”。这场破解之旅,要从2020年说起。
那时,刚成为厂长不久的我,对于金属制品生产还在摸索学习阶段,接到了柳钢集团技术中心的研发任务,要把直径5.5毫米的柳钢帘线钢盘条,拉拔成为直径0.3毫米帘线钢丝。
说真的,我当时心里很没有底!以前,我主要从事人事、工会等工作,很少接触技术工作。面对挑战,我没有退缩,组织厂里技术骨干,成立了10个人的技术攻关团队,尤其是技术副厂长徐建辉,曾在柳钢集团设计院工作多年,专攻精品线材深加工。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向同行请教、跟设备厂家学习之后,我们终于制定了拉拔方案:先把直径5.5毫米的柳钢帘线钢盘条,通过大拉丝机、中拉丝机两次作业后拉成直径1.4毫米的钢丝,再通过热处理炉、铅淬火、酸洗磷化后进一步拉拔,最终生产出直径0.3毫米的帘线钢丝。
说起来原理好像不复杂,但真正做起来,耗费了我们好几个月的心血。
每一道工序,每一次配模,加上不一样的变量因素,就会形成不同的配比结果。在拉拔过程中,不是钢丝润滑不好引起高温脆断,就是配模不当导致钢丝跳出塔轮被拉断……
看着这些废品,在厂里熬了无数个日夜的我们,虽然深知进展艰难,但没有气馁。
一次次讨论、一次次总结,团队把工艺再优化,迎来了新突破——2020年8月,我们终于成功拉拔出直径0.3毫米帘线钢丝,为提升柳钢工业线材产品档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攻克直径0.3毫米帘线钢丝后,我和团队并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2021年9月,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大的挑战——把直径5.5毫米的柳钢帘线钢盘条拉拔成直径0.15毫米帘线钢丝。
从0.3毫米到0.15毫米,数值上只差一倍,要付出的努力远不止于此。
当时,徐建辉提出:“主要有两个难点,一个是热处理,一个是配模精度。”经过精密的计算,需要先把直径5.5毫米的柳钢帘线钢盘条过炉处理成直径1.6毫米,进行第一次过炉处理后拉拔成直径0.77毫米,再进行第二次过炉,才能拉拔成直径0.15毫米帘线钢丝。
在过炉处理过程中,最难控制的是炉温。炉温要控制在920摄氏度到940摄氏度,还要保证均匀,否则钢丝很容易被拉断。
拉出来直径0.77毫米的钢丝后,还需要穿过19道拉丝模。这19道拉丝模的孔径一个比一个小,每过一个拉丝模,钢丝就变得更细。
一旦其中一个孔径被拉断,一切就得重新来过。重来一次,穿模就要耗费两三个小时。我已记不清进行了多少次反复拉拔试验,但成功拉拔出的那一刻,我和团队成员激动的情景,至今常在脑海浮现。
我记得,柳钢集团技术中心钢后工艺副经理李西德得知后十分激动。“我们经过一年多的攻关,把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从直径100多微米降到了直径5微米以下,确保柳钢帘线钢盘条能够顺利拉拔成直径0.15毫米帘线钢丝。”李西德对我说,这也证明柳钢生产的帘线钢盘条洁净度高、力学性能稳定、尺寸偏差小、表面质量好。
后记:从0.3毫米到0.15毫米,虽然是不小的突破,但是我们没有理由躺在成绩单上“睡大觉”。走精品钢材钢丝路线,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作为钢铁行业工作者,在难题一个接一个出现的时候,我与团队要迎难而上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