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于俄乌冲突和新能源市场发展等因素,锂、镍等电池金属的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增长,传导至新能源汽车,致车企频频涨价。而这种疯涨势头或将明年回落。
近日,投资银行高盛作出预测,由于投资者寄希望投资于绿色能源转型的步伐过快,锂、钴、镍这三种关键的电池金属的价格将在未来两年下跌。
据悉,包括Nicholas Snowdon和AditiRai在内的高盛分析师在5月29日的一份报告中称:“投资者充分意识到,电池金属将在21世纪的全球经济中扮演关键角色。然而,尽管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我们认为,电池金属的牛市目前已经结束。”
高盛分析,这些金属的长期前景依然强劲,尤其是得益于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但投资者的热情导致了供应过剩。分析师表示:“投资者资金大举转向与长期电动汽车需求相关的供应投资,本质上是将现货驱动的大宗商品作为前瞻性股票进行交易。”“这种基本性的错误定价反过来又将在需求趋势出现之前导致供应过剩。”
相比镍和钴,锂是当前动力电池的无法替代的重要原材料。而过去一年,锂价涨势凶猛。数据显示,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0日,碳酸锂价格增长了452%,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增长了561%。锂价不断被推高,也直接导致了几乎所有新能源车企在今年提高车辆价格。众所周知,动力电池是纯电动汽车最为昂贵的核心部分,而此前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以锂为代表的动力电池金属价格提升,每辆车的动力电池成本提升了2万元左右。
这波疯涨,除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大幅提升带来的需求旺盛之外,背后也有人为炒作的原因。正因如此,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一司曾会同发改委价格司、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组织召开锂行业运行座谈会、动力电池上游材料涨价问题座谈会,旨在做好锂资源产品保供稳价工作,促进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健康发展。
在不断承压的过程中,一些车企也开始布局原材料产业。例如今年4月,特斯拉CEO马斯克就曾表示特斯拉要将延伸产业链至原材料开采和冶炼领域。事实上,2020年9月,该品牌就曾宣布在内华达州取得1万英亩含锂黏土层的使用权,并表示会在北美建设一座锂转化工厂。国内车企方面,比亚迪、上汽集团、小鹏等也纷纷通过与原材料企业合作等方式入局这一领域。
这波原材料疯涨势头或将在明年按下暂停键。此次高盛预判,锂价将出现“大幅回调”,今年锂的平均价格将低于每吨5.4万美元,到2023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下降至略高于1.6万美元。目前,锂现货价格为每吨约6万美元。
此外,高盛认为,钴价可能会从目前的每吨约8万美元降至每吨5.95万美元。对于镍而言,在“基本面压力”再次压低镍价之前,今年剩余时间里镍价可能会上涨近20%,至每吨3.65万美元。
不过,鉴于新能源产业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高盛也表示,电池金属的价格在2024年之后可能会再次飙升。其认为,“这一阶段的供应过剩最终将在本个十年的后半段‘播下电池金属超级周期的种子’,需求激增将更加可持续地抵消目前的供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