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海外市场比重提升 中国动力电池出海狂飙

2022-06-14 11:04:31   来源:中国能源网   浏览:150 评论(0

中国动力电池“出海”,正迎来新机遇。

来自海关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动力电池出口同比增长53.7%,其中出口到欧洲的锂电池等相关产品同比增长66.2%。

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冠军宁德时代财报显示,宁德时代2021年动力电池向海外出口超278亿元,同比增长252.47%,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21.38%。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加入出海大军,形成新的行业景观。

多家企业海外毛利率高于国内

近年来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加速的背景下,我国动力电池出口量一直呈现高增长态势。

5月2日,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95.1GWh,同比增长近1倍。其中,宁德时代产品装车量达33.3GWh,同比增长137.7%,市场占有率高达35%。截至2021年,宁德时代已连续5年稳坐全球第一大动力电池厂商的宝座。

宁德时代2021年财报显示,其境外营收达278.7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52.47%,出口营收占比由2020年的15.71%提升至21.38%,提升超过5个百分点;海外市场业务的毛利率为30.48%,高于中国市场业务的毛利率。其中,特斯拉作为宁德时代最大的海外客户,所贡献的营收高达130.4亿元,约占其动力电池业务收入的14%。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公开表示:“美国市场,宁德时代一定要进去,而且还会考虑在墨西哥、加拿大等地建设动力电池工厂。”

今年4月,宁德时代计划耗资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8亿元),在北美地区建造一座年产能为800GWh的动力电池工厂,就近为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客户供货。

出彩的不只有宁德时代,多家中国动力电池厂商都在加速出海。

全球第三大动力电池厂商比亚迪的表现同样亮眼。2022年一季度,比亚迪装车量为10.5GWh,同比增长220.4%。在前十大动力电池厂商中,同比增速位列第一,且市场占有率由2021年同期的6.7%跃升至11.1%。早在2021年8月就有消息称,比亚迪即将于2022年二季度向特斯拉供应刀片电池,配装刀片电池的特斯拉车型已进入C样测试阶段。两个月后,又传出了比亚迪已获得特斯拉10GWh订单的消息。这意味着比亚迪的海外市场将得到进一步拓展,甚至有望超越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厂商LG新能源。

与此同时,随着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在海外加速布局,其动力电池业务也有望随着整车制造在一些海外市场落地。2022年4月,有消息称比亚迪首家海外电动汽车工厂将在泰国落地,并携手泰国暹罗汽车集团共同打造泰国新能源产业互利共赢合作新平台。

蜂巢能源近日宣布正深度开发欧洲大客户,据悉已与欧洲一家车企达成战略合作,并拿到多个动力电池重点项目的定点供应合同;国轩高科方面称,将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所募集资金用于国际化产业布局,提升全球竞争力。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出海加速,固然与全球电动化加速带来的市场需求有关,其实也是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及产品实力提升的外在表现之一。”中国电池工业协会锂电池应用专业委员会顾问苏南峰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海外市场的竞争同样相当激烈,但由于近年来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技术、产品、应用等方面快速成长,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赢得了一定的声誉,才能收获越来越多的海外订单,并借此出海建厂,这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标志。

技术优势是“走出去”底气

从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行业排行榜看,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名中占6席,底气来自于电池技术的研发与积累。

位居榜单之中的国轩高科,依托技术优势打开海外市场尤为亮眼。2020年5月,大众汽车斥资1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8亿元),收购国轩高科26%的股份,并成为国轩高科的第一大股东。此后,有了大众背书,国轩高科海外市场的道路越走越顺畅。2021年7月,国轩高科与大众汽车签署了《关于电池战略合作关系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共同在欧洲打造从电池材料、电池产品到电池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今年3月9日,国轩高科宣布,公司已取得大众汽车正式量产定点,相关产品将用于大众汽车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平台,公司正在力争尽快实现量产。

期间,国轩高科的“走出去”之路并未止步。2021年7月,国轩高科官宣收购博世集团位于德国哥廷根的工厂,并计划建立其在欧洲也是海外的首个动力电池基地,进而开展欧洲本地化生产。2021年8月,国轩高科与越南汽车品牌VinFast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共同开展磷酸铁锂电池研发生产项目,并筹备在越南建立电池工厂的可能性。2021年12月,国轩高科公告称,公司已与美国某大型汽车上市公司在磷酸铁锂电池方面达成战略合作,该客户预计在2023~2028年的电池采购总量不低于200GWh。“国轩高科将通过出口以及在美国新建工厂的方式,满足对方采购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国轩高科工研总院常务副院长徐兴无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

至今,国轩高科已经受到大众邀请,将以自己的技术优势,协助大众汽车在德国建设欧洲最大的动力电池工厂。

已经在国内车型上使用的比亚迪刀片电池,在提高续驶里程的同时,安全性能也大幅提升,体积利用率增加了50%以上,并且成本减少30%。卫蓝新能源首席科学家、创始人李泓表示,公司正与蔚来汽车合作,计划基于ET7车型推出单次充电续驶1000公里的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电池包容量150kWh,单体能量密度为360Wh/kg,该混合固液电池预计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启动量产。上述新产品,也将努力拓展海外市场。其中,比亚迪刀片电池将应用在泰国投产的海豚车型上。

事实上,国内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在技术优势上各有千秋。“宁德时代通过不断技术迭代,推出了第三代CTP技术(无电池模组组装),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包的电量相比4680系统可以提升13%。”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向记者透露。

此外,宁德时代还在研发CTC技术(电池底盘一体化),将电芯与车身、底盘、电驱动、热管理及各类高低压控制模块等集成,能使车辆续驶里程突破1000公里,并通过智能化动力域控制器,优化动力分配和降低能耗,将百公里电耗降至12kWh以下。

能在全球竞争中立足,技术实力不可或缺。“技术实力的确是动力电池出海的最大依托。”四川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联盟专家宋浩骏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预见的是,今年伴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的良好增长势头,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布局海外市场的步伐将再提速。

呼吁政策护航?警惕海外市场壁垒

随着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大规模出海,不可避免会在海外与竞争对手正面交锋。

近年来,美国政府支持汽车业加速电动化,诞生了特斯拉、Rivian等新势力。此外,通用汽车、福特、Stellantis、大众、奔驰、日产、现代、丰田等传统车企巨头在北美的电动化布局,相应带来动力电池需求的大幅增长。不仅加速了美国本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步伐,也为中国电池企业赴美建厂提供了机会窗口。

数据表明,2021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达到65.2万辆,同比实现翻倍增长,电动化渗透率提升至4.34%,同步攀升的还有动力电池需求量。据测算,2022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有望突破130万辆,同比再次翻番。到2025年,美国电动车销量有望超过550万辆,动力电池需求将达到300GWh。然而,美国本土动力电池产能存在巨大缺口,目前美国整体的产能规划还不足90GWh,不论是企业数量还是规模,都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需求缺口是国内动力电池厂商赴美的契机,美国政府提出美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在2030年达50%,并鼓励相关企业在美建厂,提供税收补贴。正因如此,其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今年3月,正当宁德时代积极筹备赴美建厂之时,作为宁德时代最大的竞争对手,LG新能源在3月24日发布声明称,计划投资约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5亿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第二座全资动力电池工厂,规划年产能为11GWh,将于2024年下半年投产。与此同时,LG新能源还公布了另一项在北美市场的扩产计划。根据计划,LG新能源将与跨国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共同投资4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7亿元),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温莎市建设一座动力电池工厂,规划年产能超过45GWh,于2024年一季度投产。

即使面对竞争,也挡不住中国动力电池厂商赴海外建厂的步伐。自宁德时代在德国图林根州建设动力电池工厂以来,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厂商几乎都在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在并不熟悉的海外市场,多个层面的风险也不少。其中,在美国市场,赴美建厂的动力电池企业被要求在建厂的同时要交出核心技术。近日,美国先进动力电池联盟(NAATBatt)常务董事吉姆·格林伯格公开表示,要求赴美建厂的宁德时代分享核心技术。虽然该联盟不具备官方背景,但这一无理要求引起了广泛关注。

如何依法保护自身知识产权,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海面临的新课题。“这违背了美国一贯标榜的‘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任传智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谈到,理论上看,既然这种行为不符合美国的法治精神,赴美建厂的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完全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韩国,政府已经将动力电池、高端汽车芯片、车联网通信等自研核心技术纳入“国家战略技术”予以保护。“这值得学习借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化以及国内企业纷纷“走出去”的背景下,依法保护措施应该跟上。”任传智说。

争抢原材料?积极向上游拓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动力电池企业的成本压力持续增加,有实力的头部企业努力向上游拓展,全球布局产业链上游原材料环节,力求降低成本,维护供应链安全。

眼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向海外拓展产业链。“拟以4.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亿元)的价格,收购津巴布韦前景锂矿公司100%股权。”进入2022年,华友钴业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海外收购锂矿。2021年12月末,华友钴业就发布公告称,其拟收购的津巴布韦前景锂矿公司拥有津巴布韦Arcadia锂矿100%权益。

时至今日,动力电池企业全球“找矿”的步伐并未放缓。至今仍在进行中的海外锂矿收购项目中,有宁德时代及合资公司天华超净收购位于刚果(金)的Manono锂矿项目、位于阿根廷的Pastos Grandes锂盐湖项目,以及澳洲MARBLE bAR Lithium锂矿项目;赣锋锂业收购了非洲马里Goulamina锂矿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很多项目正面临国外动力电池企业同行的争抢,目前就有LG新能源与加拿大西格玛锂矿正在签署承购协议,计划2023年承购6万吨、2024年至2027年每年承购10万吨;力拓集团正在收购塞尔维亚Jadar矿项目;美洲锂业正在收购位于阿根廷的Pastos Grandes和Cauchari East锂盐湖项目等。

令行业记忆犹新的是,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的“抢矿”达到白热化。2021年11月,美洲锂业以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5亿元)收购加拿大千禧锂业,并将此前的竞购对手宁德时代挤出局。赣锋锂业完成了对阿根廷Mariana锂盐湖项目的收购;其子公司赣锋国际持股MT Marion锂矿50%股份。天齐锂业子公司TLEA投资了Greenbushes锂矿,持股51%,该矿年产能超200万吨等。

由于海外锂矿资源丰富、价格较低,吸引着众多企业全球找矿。“现在全球找矿已经成为行业新的竞争点。”禾丰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姜泰全告诉记者,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和动力电池需求的大幅增长,不仅从去年以来锂原材料就处于紧缺和涨价之中,今年有可能还会延续锂原材料供应趋紧的情况。目前,国内锂矿只占全球的16%左右,而动力电池的产能位居全球第一,锂供应趋紧已是现实,由此迫使企业全球找矿、国内外相关企业全球“抢矿”正在成为一种现象。

机遇与挑战并存,正是当前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现实。“汽车‘新四化’正成为全球变革的大方向,动力电池行业的出海同样是必然趋势。”广东工业大学新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新彤表示,虽然“危”与“机”并存,但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快速成长,正依托自身日益增强的实力走出海外拓展的新步伐。“尽管任重道远,但前景可期。”他认为。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