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他靠着一张地图走遍柳州,将PVC管材带入市场;如今,他扎根柳州,带着企业进驻柳江区毅德城,打造管材行业标杆,公司产值上亿元。
他是柳州市三辉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报谷,是在柳创业的福建人。凭着敏锐的商业触角,他践行诚信经营理念,在一次次逆境中突破重围。
拿着地图闯市场
“没有脚踏实地,哪来的成功。”回忆20年来的风雨历程,苏报谷说了这样一句话。
2002年,初次踏入柳州,苏报谷被城站路热闹的建材市场吸引了。正好,依托外地朋友的资源,他打算在这做管材生意,开一家小门面。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找客源。决定做管材生意后,苏报谷买来一张柳州地图,开启了“扫街”模式。他拿着地图和笔,随意坐上一辆公交车,盯着沿路的街道,一看到工地就下车。
苏报谷发现,当时工地上大多水管用的是镀锌管,而这种材料使用的时间长后会产生大量锈垢,影响水质。“PVC管材环保又耐用,可以替代镀锌管。”他一眼看到了商机。
半年时间,那张柳州地图被画了许多圈圈,这是苏报谷走过的一个个工地。他用脚步和汗水赢来了第一批客户。
记得有一次,苏报谷途经一个建筑工地,他背着包就去跟项目负责人推荐产品。当时,现场有好几款产品。对方也不听介绍,直接把几款产品放在地上,让一辆货车碾过。“你这款产品可以啊,被货车碾压后只是轻微变形,就它了!”对方爽快地和苏报谷下了订单。
不到一年,苏报谷的管材生意从200万元做到了700万元,打响创业生涯第一枪。
三条准则赢口碑
“我的第一辆车,是一辆二手面包车。”当初,买车成了苏报谷的第一个梦想,哪怕车子是借钱跟朋友合伙买来的,也让他高兴了许久。
苏报谷开着面包车,去过最远的地方谈生意,是河池市凤山县。那次苏报谷无意中在网上看到凤山县的一个村要进行沼气池改造,需要一批管材,他立即拉上伙伴前往。七八个小时的路途颠簸,两人吃了不少苦头。幸运的是,这笔生意顺利谈成。
然而并非事事皆顺。因为一个工地需要大量便宜的管材,苏报谷手头并没有低价货源,于是,他辗转找到四川一家管材商,谈妥了供货事宜。哪知,这批管材用了没多久就出现质量问题。苏报谷回头找厂家,对方却不予理睬。
“只能认栽,用我的货补给他。”这次经历让他深刻反思,货源的质量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从此,他拒绝所有低端劣质管材,选择高品质的代理品牌。
2005年,苏报谷创办柳州市三辉建材有限公司,立下三条准则:严把产品质量关、允许客户退换货、诚信经营不欺瞒。
“有了服务标准,我们的目标更明确,客户也更信赖我们。”在业务拓展中,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为之后的创新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创新就没出路
心怀若谷,知恩图报。这是苏报谷办公室里挂着的一幅字画。
细细琢磨,这幅字画里不仅藏着他的名字,更时刻提醒他:做人要低调,做生意要懂得感恩。
公司成立后,建材行业一度很火爆,苏报谷也迎来事业高峰。门面从最初的200平方米逐步扩大到上千平方米,生意越做越大。
2018年,苏报谷突然做了一个决定,这步棋生死攸关。
“建材行业不可能一直风光,要降成本,把钱用在刀刃上。”他大胆预测,未来市场会收缩,想站稳脚跟,必须提前布局。
经过走访,苏报谷看中了柳江区毅德城商圈,斥资买下了四栋商铺,还邀请一批同行到此投资。“有了属于自己的商铺,以后再也不用搬来搬去,省下了门面租金。”苏报谷说,尽管这是一笔大额投资,但对公司未来发展有益。
正如苏报谷所预判,市场大环境发生了变化。近几年,不少建材企业逐步收缩,可苏报谷没有停下发展的步伐,他在逆境中寻找出路。
这些年,苏报谷不断丰富公司的产品种类,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他多次到北京调研市场,关注行业前沿资讯,学习新的销售模式,并与实力更雄厚的公司合作,为公司发展打开新局面。
“不创新就没有出路。”在新的市场浪潮中,苏报谷以必胜的决心积极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