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充电车型、快充车型,还是换电车型?”“换电站前期建设投入高,推广应用难不难?后期规划建设能不能跟上?”“换电新赛道未来能否与充电模式并驾齐驱?”……
面对众多讨论和疑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柳州模式2.0版——新能源出租车换电模式走进大众视野。
继本报4月2日刊登《换电版柳产新能源出租车交付》报道后,时隔一个多月,记者了解到,目前整车企业换电车型供不应求,新能源出租车换电模式正从我市向全区推广。
换电版出租车:
省时赚钱多 换车当首选
5月16日下午,时不时便有出租车驶入鹿山电动汽车综合服务中心的换电站。
出租车司机刘亚平是我市第一批使用换电版新能源出租车的司机。他掏出手机,熟练地扫码操作,3分钟后,电池换好了,他便将车驶出换电站,“车挺好开的,APP操作也方便,还能查看换电站排队情况,避免拥堵。”
此前的报道中,出租车司机陈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开新能源汽车相比开燃油车,一班12小时能省约100元。
此时,既开过充电车型也开过换电车型的刘亚平也算了一笔账——每班充电需要1.5小时,这些时间能多拉1至3组客人,因此开换电版出租车,每班可以多赚几十元。
我市目前在运营的换电版新能源出租车均为东风柳汽生产的风行S50EV换电版车型。东风柳汽乘用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陈经新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大数据监测发现,充电车型每班平均行驶249公里,换电车型则是311公里,“对出租车司机而言,多行驶60多公里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载客机会。”
对于换电版出租车,出租车运营企业也给出较好评价。柳州中顺出租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洋说:“8年80万公里的三电质保政策,以及换电站每次都会对更换的电池进行安全检测,这增强了驾驶员的使用信心,降低了公司的营运成本。”同时,柳州市精诚出租车公司总经理任熠德表示,因出租车交班时间相对固定,有时会出现换电站排队的情况,希望能加快换电站布局。
此外,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出租车科科长周玲玲告诉记者,目前柳州出租车保有量为3000多辆、网约车近7000辆。今年有“油改电”意向的运营企业全部选择了换电版车型。
换电站:
前期投入高 后期收益大
换电模式能不能成,换电站能否良性运营是关键。建一座换电站,动辄几百万元,换电站运营企业能赚到钱吗?
对此,上海安易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换电站建设》团体标准评审专家组成员陈咨斌有信心。
“建一座综合能源电站,大约需要3年半才能回本,因此需要超前谋划。”陈咨斌说,目前,换电运营企业专注打通技术、平台、数据、场景,不仅可以通过能源换电、电池租赁等赚取服务费,还可通过电力削峰填谷赚取能源差价。基于目前普遍探索的光储充换一体站,通过团队运营,还能挖掘更多“金矿”。
从资源利用角度看,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充电桩平均每天可为3辆车充电,输出电量约100度。陈咨斌介绍,一个换电站约占据3个车位,以鹿山电动汽车综合服务中心的换电站为例,一天可为288辆车换电,输出超1万度电,利用率大大提升。“此外,换电模式更有利于电池安全、延长使用寿命。这大大降低了故障维修成本,毕竟电池是汽车上最贵的零件。”
截至4月底,鹿山、河西两座换电站,已给出租车、网约车提供换电服务3000多次,累计电量超14万度。南方电网广西电网柳州供电局副总经理沈涛表示,目前我市已建成3座换电站,计划到年底建成10座,并适时拓展至县域。
新模式:
深耕细分市场 继续布局推广
继蔚来之后,吉利、宁德时代、小鹏等整车和动力电池企业相继布局换电板块,曾一度不被看好的换电模式难道又迎来了春天?
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艳华介绍,消费者充电习惯已经形成,从时间和效率看,换电模式更适合运营类车辆。
这与东风柳汽的选择不谋而合。陈经新表示,企业多年前就开展研发布局换电领域,度过蛰伏期,在今年展现爆发力。得益于政府多部门护航,第一批换电版新能源出租车交付后,换电模式备受关注,企业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十几家出租、网约运营企业的意向询问,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周玲玲告诉记者,此前我市交通、工信、发改等部门曾带领出租运营企业负责人到外地考察,消除他们的顾虑,换电模式才得以顺利推广,“目前,我市换电模式受到自治区交通厅的关注,新能源出租车换电模式正向全区推广。”
去年底,自治区出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三年行动财政补贴实施细则》,对充电、换电“一视同仁”,建站、运营都有补贴。
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2021年,我市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33%,在全国排名仅次于上海、深圳、三亚,在国内未实施限购、限行、禁燃等特殊措施的城市中排名第一,持续引领带动全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随着新能源出租车换电模式的推广,柳州新能源汽车生态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势必迎来更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