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坚持做“有乡愁”的柳州螺蛳粉——访广西家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谭雪昌

2022-04-26 10:31:15   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罗妙   浏览:571 评论(0

1996年至今,广西家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已走过26年,一路走来,董事长谭雪昌明白除了坚持,还有不忘初心。她多年如一日只为做一件事——为远方游子做一碗有乡愁的柳州螺蛳粉。

“现在螺蛳粉产业飞速发展,这和十几年前可是天上地下两个样子。”谭雪昌感叹,二十多年来,家柳曾几度更名、变易厂址,但谭雪昌始终坚守的是:专注柳州螺蛳粉生产领域,奋力开拓,这其中的坚守与磨难都成为她最宝贵的财富。

接手“乡愁”螺蛳粉

谭雪昌与“家柳”的故事始于1996年。那一年,市面上出现了一款名为“家柳”的袋装柳州螺蛳粉引起了谭雪昌的注意。

谭雪昌在柳州长大,对螺蛳粉百吃不厌,甚至一天两顿不嫌多。因为喜爱,当即毫不犹豫与“家柳”创始人进行合作,作为品牌代理商,为袋装柳州螺蛳粉开辟销路。

2008年,“家柳”创始人因年纪大想放弃时,谭雪昌经过一番慎重考虑,从他们手中接过接力棒。她内心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不仅仅是出于对柳州螺蛳粉市场的信心,也源于她与远离故乡的人有感同身受的体会。“我以前经常出差在外,离家越久,就越怀念那碗家乡螺蛳粉的味道。”

曾经有在外工作和留学经历的人告诉她:“全靠家柳,我们才能在离家这么远的地方,吃上一口想念已久的热乎的柳州螺蛳粉。”这句话对谭雪昌影响很大,她想就算为家乡游子的一份念想,也要坚持把袋装柳州螺蛳粉继续做下去,把家柳一直传承下去。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接手家柳后,谭雪昌深感举步维艰,由于之前没有生产螺蛳粉的经验,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当她看到厂房里只有七八个人,全依靠手工生产,日产量仅有1000袋。谭雪昌意识到,这样的生产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食品安全也存在隐患。

该怎么办?谭雪昌走访了某知名方便面企业,并去多地考察。当时没有专业做螺蛳粉的设备,她敢为人先,将生产方便面的设备改良成适应生产螺蛳粉的设备,率先实现工厂半自动化生产,螺蛳粉日产量直接飙升至5000袋。

跋山涉水开拓市场

“那时的袋装螺蛳粉,因工艺原因,没有花生和豆角,保质期很短,味道也没有实体店正宗。”谭雪昌为了还原正宗口味,不断试吃螺蛳粉。

一名在家柳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员工回忆:“那时谭雪昌已经吃到嘴巴发麻,舌头起泡,还是坚持亲自试味道,这份意志我佩服不已。”

除了在味道上钻研,谭雪昌还马不停蹄地在市场进行推销,现场煮给消费者品尝,同时与超市合作,快速建立销售渠道。

就是靠着这份坚毅和执着,2010年,谭雪昌带领家柳螺蛳粉赢得了柳州甚至广西市场。但是谭雪昌知道,要想取得更大成功,必须从柳州走出去,从广西走出去,到外面去接受挑战和竞争。

“我想到湖南离柳州近,他们喜欢吃辣椒,就从湖南市场入手。”然而,事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酸笋味让许多客户望而却步。但螺蛳粉不能少了酸笋。她思路笃定沉稳,决定将酸笋和螺肉磨碎熬制成酱再进行封包,再次去推销的时候,当地人的接受度又更高了一些。

为了打开市场,她一年时间奔波二十多个城市,大众对家柳也慢慢地接受了。

坚守初心推陈出新

2016年,谭雪昌带着家柳乘着柳州政府政策的东风,凭借对市场的洞察,谭雪昌意识到家柳的生产设备,在产能上还存在差距。于是,她用比赛奖金加上储备金,将厂房内的设备更换成更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为后来迎接柳州螺蛳粉的“火爆”,打下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惟进取也,故日新。如今的柳州螺蛳粉产业变化喜人,百花齐放。家柳也在谭雪昌带领下保留螺蛳粉传统味道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不同规格与口味的柳州螺蛳粉,去迎合更多消费者需求。

谭雪昌说,柳州螺蛳粉已成为柳州城市名片之一,除了那份乡愁,它也成为大众最喜欢的美食之一。未来她将继续带领团队,为柳州螺蛳粉产业注入发展新动能。


文章关键词: 螺蛳粉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