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苗胞脱贫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我愿为之继续努力奋斗。”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宁说。她是江门村本地人,大学毕业后,从大城市回来当村干部,坚持带领村民主打“生态牌”发展产业,创新“稻+鸭+鱼”共作模式,种植紫黑香糯,村集体收入300多万元。她联手大学生村官成立“苗村倌”电商服务中心,帮助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产值达900多万元。她还出资建设扶贫加工车间,创建“苗阿嫂”“苗阿公”品牌,村里产业覆盖率达100%。如今,江门村实现94户326人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降到0。杨宁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无独有偶,该县杆洞乡村民吴绍林也放弃在浙江的高薪岗位,选择回乡创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下,探索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让大量农产品搭上电商平台实现销售收入增长。2021年,吴绍林的公司累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4000余万元,带动农户1800余户,他成为广西唯一被评为2020年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
杨宁和吴绍林是融水县实施乡土人才专项培养计划、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融水县注重挖掘乡土人才资源,完善乡土人才培育机制,激发乡土人才的积极性、参与性、创造性,发挥出乡土人才熟悉乡情民意的独特优势,从而更好地让乡土人才带动乡村振兴。
深植“产才融合”理念,刚柔并济借力“最强大脑”,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依托柳州市专家人才“下基层、助脱贫、促振兴”暨“万才返乡创业 共促乡村振兴”大行动,智汇专家力量,帮助农业企业找顽疾、挖潜力,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目前,全县共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建成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等产业基地272个。全县115个脱贫村均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覆盖,创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入驻加工企业31家,可提供近6000个就业岗位,集聚区企业年产值45亿元。
实施乡土人才专项培养计划,重点培养民间文化人才和产业技能人才,持续增强乡村振兴的内驱力。依托乡村振兴新型文旅职业人才(致富带头人)孵化计划,通过“非遗(传统工艺)+乡村旅游”的方式,在培育非遗传承人的同时,打造具有地方特点、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村,让非遗传承人在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坚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目前,建有非遗工作平台20家,拥有马贵兵等县级以上非遗传承人217人,其中区级39人,国家级1人。“乡村文化人才振兴‘尧告模式’”入选2021年“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
积极引导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贡献才智,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三家县直医疗机构均与柳州市三甲医院结成了紧密型医联体,20家乡镇卫生院参与县域医共体紧密型建设,参与率为100%。2021年柳州市医联体总院共下派53名专家到融水指导交流,融水下派医务人员长期驻扎到医共体单位开展帮扶工作达 47人,实现高端专家常年进驻,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卫资源。同时,融水选送46名骨干到市总院进修,医共体成员单位人员到县级轮岗共计32人,实现持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专业技能,本土人才加速成长。通过推行医共体,形成以城带县、以县帮乡、以乡促村、扎实推进的局面,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和利益共享,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改善。
做好农村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农村长治久安、农民共同富裕增强智力支撑。通过“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等工程,去年吸引大学生和优秀青年人才57人回到基层,走上乡村振兴大舞台。同时融水还做好在外优秀青年的“招、培、引”工作,为村两委储备社会治理人才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