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对话刘汉元:市场唯一不变的是永远在变,各个环节总是周期性波动!

2022-03-14 08:53:40   来源:中国能源网   浏览:151 评论(0

当前,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无疑是其中主力军。今年两会,多位千亿市值企业掌门人都向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建言。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针对推动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双碳目标有效落地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每日经济新闻》专访了刘汉元,其向记者提及光伏产业链涨价、未来方向等诸多关注问题。

光的稳定性靠智能电网解决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的建言仍然是有关新能源和双碳。

“根据专业研究,碳中和将是未来最大的经济市场。这意味着工业革命以来建立的化石能源体系,在未来30~40年要实现全面转变,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再生能源体系,用20、30年实现二三百年能源的升级换代,这既是全人类的进步,更是巨大的商机。”刘汉元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看,能源转型为中国带来了最大的机会。风力、光伏发电的核心原材料、设备、制造、产业、品牌,几乎都在中国人的手里,中国光伏行业拥有了全球70%以上的份额。

刘汉元毫不讳言光伏行业目前面临的挑战——光的不稳定性。

“这增加了电网调控、平衡的难度。整个电网要从原来的集中式的发、供模式,转变成分散发、用模式。这需要能自动匹配、调度、平衡的智慧电网和智能电网。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上没有太大问题,但观念上以及实际运行模式上,还有很大的挑战。”刘汉元说,过去几年的弃风弃光现象,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部分观念和体制机制的不匹配。行业“碳中和”路径确定后,政策与体制机制逐渐完善,虽然有挑战,但完全可以支撑未来20~30年内,建成比今天更稳定的电网。

“要依靠智慧电网,无论是局域、区域、微网,都能根据自我调节,自动平衡、愈合。所以,未来风光的不稳定性将不会成为问题,依靠电网系统完全能够解决。”

刘汉元提出对智慧电网的理解,未来电网只需要在用电端编写能源消费的要求和原则、供应端输出匹配原则,电网的运行全部可以自动匹配、自动平衡。电网缺电时,会给出价格信号,空调、冰箱等电器将尽量减少用电;电动车等有电池的设备,也可以在电网缺电时,反向供电。

另外,刘汉元还提到电动汽车作为光伏储能的部分,并向记者详解了当中逻辑。

“电动车既是动力的来源,又是能源的储能,可以把它作为家庭储能和电网储能的一部分。车辆待机时,释放电量并入电网,电网电力富余时把电储存起来,并按市场机制来体现价值。”刘汉元认为,未来,汽车和家庭能源可以组成一个微电网,用户之间的能源可以相互调剂,自动计算贡献和索取,并借助智能电网、智慧电网的治愈和自动组合能力,让能源利用变得更加安全、更加有保障。

实际上,这也是他看到“双碳”战略提出到现在,行业已出现的积极变化。

“能源智能化、电网互联化、碳中和的技术路径和实现方式基本上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无论是电源端、输配电、储能、智能电网到负荷端,专业的公司、专业的产品、系统的集成,基本上提供了未来二三十年碳中和路径的初步原型。”刘汉元表示,无论中间哪个环节都有对应的产品支撑,中国制造业、产品具备了牢牢支撑全球能源转型的能力。

上游产能释放平衡需求

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突破3亿千瓦。光伏产业高歌猛进的同时,多晶硅料、硅片、光伏玻璃等原料价格上涨,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光伏行业正在经历这样一个时期,多晶硅环节成为全行业的最大瓶颈。无论是光伏还是动力电池,行业的共同特点是,市场当中一旦需求超过供给,它就用价格去约束需求,形成下一轮供应发展的投资动力。”

刘汉元认为,市场唯一不变的是永远在变,各个环节总是周期性波动。万变不离其宗,每一个投资环节自动会均衡。价格太低,会伤及投资者信心,减少新的投资;价格太高,一定会涌入新的投资,然后增加供应。

刘汉元还向记者描述当年硅料价格处于底部,通威选择逆周期扩张的动作。“行业可能认为,通威在多晶硅环节上抓住了一些机会,事实上这也是做好功课的结果。2020年2-3月,全国受到疫情影响,多晶硅价格处于近10年的最低点。通威在当时作出了投资决定,成就了去年投产的两期工程。”

多晶硅投资强度、技术难度大,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要求高,同时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偏低。2020年以来,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光伏应用量上升,多晶硅出现短期供应不足,价格一路上涨的情况,本质上是市场自然规律的表现。

刘汉元分析,供应和需求之间有了缺口,供不应求会导致价格上涨,也会促进产业发展,比如包括通威在内的企业都加大了投资,未来产能的上升、产量的增加,将重新平衡产业需求。“硅料长期目标是30%及以上的市占率,我们具有成本和品质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硅料价格高企的状况,通威、大全等老牌硅料企业之外,一些新兵也在加入扩产大军。今年,上机数控抛118亿元硅料扩产计划,从中游环节向上有进军。从大的产业周期看,当下硅料环节无疑处于大规模资本开支阶段。

“产能增加,一定意味着价格的下降,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在这个过程当中,此起彼伏。但总体趋势是,光伏行业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提升,成本越来越低,在'碳中和'过程中,它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

刘汉元认为,市场不断在变化,市场主体以各自的理解和对规律的把握,去预判市场、参与市场、把握市场,预判正确了就抓住了市场机会,预判错误了就会付出更多的代价。各行各业都面临这种周期性变化,这是市场条件下的常态,也是市场经济的魅力和后劲。

光伏发电未来仍然是降本增效

去年三季度以来,因为原料价格上涨导致下游装机需求不振。在刘汉元看来,去年四季度的光伏装机需求会转移到今年来。

“需求有可能会转移到今年。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大势所趋,所以行业空间足够大。对应到今年的需求,大型国企、央企有政策的压力,要达到‘3060’目标,这个压力还是非常大,很多项目是从2020年就开始积压了。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也要完成各自团队的考核,所以综合来看,今年需求将会比较旺盛。”

在2022年开局,光伏价格并未下降,材料价格仍然在上涨。不仅是硅料,还包括硅片、电池片、组件等。

“成本的压力被向下传导至电池和组件制造。对此,我们也鼓励我们的团队把电池片这个环节不断研发,把产品性能、成本等方面做到极致,能够更好的对组件生产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刘汉元说。

即便光伏材料价格上涨,但刘汉元仍然认为未来的大趋势是降本增效。

“近年来,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迭代升级不断加快,智能制造迅速推广,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光伏发电成本也有了大幅降低,截至目前已降到0.3元/千瓦时以内。”

刘汉元表示,“十四五”期间还将降到0.25元/千瓦时以下,届时光伏发电成本将低于绝大部分煤电。如进一步考虑生态环境成本,光伏发电的优势将更加明显。未来,光伏发电的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而化石能源的环境成本、排放成本还会上升。

另外刘汉元还表示,通威一直倡导专业分工、相互协作的行业生态,并一直坚信相互尊重、相互成全、相互认同,然后互相能够互补在一起,产业上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商业生态,推动光伏产业良性健康发展,“你中有我,你我做大了,也是你做大了,你做大了也是我做大了,而不是简单的这种重复和无差异化的竞争。”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