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发文报道柳州如何把“小米粉”做成“大产业”“螺蛳粉,小吃不‘小’!”

2022-02-18 15:51:57   来源:柳州日报   浏览:180 评论(0

编者按

发展产业一定要有特色。柳州就是抓住螺蛳粉这个特色,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螺蛳粉,把“小米粉”做成百亿大产业。2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刊发《走进广西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螺蛳粉,小吃不‘小’!”(欣欣向荣的中国)》。报道柳州是如何做,让螺蛳粉风靡全国、走向世界,并把螺蛳粉这碗“小米粉”发展成“大产业”。企业大格局,产业大发展。现全文转载如下:

发展产业一定要有特色。螺蛳粉就是特色,抓住了大家的胃,做成了舌尖上的产业。要继续走品牌化道路,同时坚持高质量、把住高标准。我相信,将来螺蛳粉产业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习近平

“大米小珍馐,小吃大灵魂。粉好度日月,螺小赛乾坤。”

2月的柳江,细雨蒙蒙。广西柳州街头巷尾,四处可见螺蛳粉店。“鲜辣酸爽烫”的螺蛳粉,近年风靡全国、走向世界,成为柳州的一张金名片。

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时叮嘱大家:“发展产业一定要有特色。螺蛳粉就是特色,抓住了大家的胃,做成了舌尖上的产业。要继续走品牌化道路,同时坚持高质量、把住高标准。我相信,将来螺蛳粉产业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这批国产新设备真不赖”

近日,记者来到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这里一派繁忙景象,加工、检验、包装、采购、直播……

快吃午饭了,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包装车间内,传送带的速度缓缓降下来。记者数了数,即便此时,每分钟下线的螺蛳粉也有480多包。

32岁的外包车间工人覃佩佩告诉记者:“能在厂里亲眼见到总书记,我和工友都很激动!螺蛳粉,小吃不‘小’!”回忆习近平总书记察看螺蛳粉生产流程时的那天,覃佩佩一脸兴奋。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对生活很满足:“每天都过得特别充实,旺季时一个月能挣到五六千元,淡季时也有3000多元,幸福感满满的!”

在不远处的配料生产区,公司副总经理李孟身着工装,紧盯电表和燃气表,他将最新的读数抄在本子上,点了点头。煮好一碗螺蛳粉,汤底是关键。几个月前,企业更新了熬汤设备,能耗降了一大截。

“以前的熬汤锅,一次最多熬制700斤汤底,熬一锅至少五六个小时,电费开支超过百元。”成本一直是李孟的心病,改用最新的高温高压熬汤锅后,用天然气作热源,他省心多了,“这批国产新设备真不赖!一次熬制1吨汤底,只用3个小时,能耗成本降到了百元以内。”

柳州人“嗜螺”“嗦粉”,两种爱好一碰撞,就有了“螺蛳粉”这种特色小吃。柳州是典型的工业城市。早些年,厂子赶订单,工人们早、中、晚“三班倒”。许多下中班和上晚班的工人要吃夜宵,日子一长,撑起了大大小小的螺蛳粉店。

2014年,首款袋装螺蛳粉问世。原先不易保存储运的本土美味,自此走向全国。

螺蛳粉的生意咋样?柳州市商务局副局长贾建功心里有数。2014年,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只有1家;到2021年底,这个数字变成了127家。一碗螺蛳粉,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带动了包括大米、竹笋、豆角、木耳在内数十万亩原材料基地的发展,形成覆盖农业、食品工业、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产业链。

初步统计,2021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到501.6亿元,同比增长40%。

“撸起袖子,擦亮我们的金字招牌”

螺蛳粉产业兴旺,吸引了一批创业者。政府建起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让企业既可“八仙过海”,又能“唇齿相依”。

2021年夏天,广西潮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突然接到一笔近15万包螺蛳粉的大单。几天内就要发货,自身产能却见了顶。为避免爽约,企业负责人向同行求助。隔壁的清鑫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果断伸出援手,匀出每天5万包的产能,帮其渡过了难关。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叮嘱我们螺蛳粉‘要继续走品牌化道路’。我想,这个‘品牌’既包括单个企业,也包括‘柳州螺蛳粉’整体。”清鑫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魏刚说,大家良性竞争、互相帮衬,“柳州螺蛳粉”才会叫得更响。

为了帮助企业检测产品的亚硝酸盐、致病菌、农兽药残留物等指标,柳州市质量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在集聚区设了一个质检服务站,宫辛玲是负责人。这位化学博士是真辛苦:服务站和实验室位于柳州城两端,5年多来,宫辛玲两头奔波运送检验检疫样品,为企业省了不少事。

“总书记考察时特别强调‘要把住质量安全关’。螺蛳粉是舌尖上的产业,越红火,我们越要把好关,让企业和消费者心里踏实。”宫辛玲指指胸前的党徽说。

特色足、品牌响、质量优,想不快速发展都难。

从生产集聚区大门往北走900多米,有一大片新厂房,最东侧是几排深达四五米的水泥池。“新厂区投产后,这儿的每个池子一次可以腌制100吨酸笋或者酸豆角,都是新口味呢!”吕珍笑着说。2017年起,由她担任企划部经理的广西川香坊食品有限公司就开始为其他螺蛳粉企业供应配料。这些天,她正忙着开发新产品,抓住更多年轻人的“胃”。

“总书记来的那天下着小雨,但大家的心都像刚吃完螺蛳粉一样热乎。必须撸起袖子,擦亮我们的金字招牌!”吕珍说。

“小企业也得有‘大格局’”

把“小米粉”做成“大产业”,民营企业一头接着田间、一头连着全球,作用不小。

记者赶到柳州市太阳村镇百乐村,只见村里一栋栋白墙青瓦的小楼,被晚霞映衬得越发漂亮。

“85后”村民黄春俊介绍,这些楼房大多是近年盖起来的。酸笋是螺蛳粉的“灵魂级”配料,村后山上盛产的竹笋,恰是制作酸笋的绝佳原料。村民们把竹笋挖了卖给企业,每亩山地年均增收2000-4000元。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就业,黄春俊是其中一员。“大伙琢磨,要搞竹笋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呢!”他说,“总书记对螺蛳粉产业的关心,对农民增收的牵挂,给我们带来致富的底气和福气!”

除了赚钱的快乐,乡亲们更得意的是:村里的竹笋,跟着螺蛳粉漂洋过海了!

广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汉霖盘点了一下经营情况。他告诉记者,今年1月,公司在手订单是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螺霸王”系列产品远销美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家市场,覆盖国家和地区增加到40多个。

“总书记说,将来螺蛳粉产业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对我们企业而言,这是鼓励,更是责任。”姚汉霖认为,真金不怕火炼,只要扎扎实实在高质量、高标准上下功夫,定能让螺蛳粉火遍全球。

前不久,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生做了个决定,要引进可降解包装材料。虽然外包装、产成品成本都会上升,但他相信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等方式消化这些成本。

“短期成本上升是小账,促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才是大账。”陈生说,“我们小企业也得有‘大格局’。”

企业大格局,产业大发展。螺蛳粉远销各地,“金凤凰”纷至沓来。在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除了纯正的柳州话,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四川、陕西等地的方言也都能听到。

一碗碗风味独特的螺蛳粉,“嗦”出了热气腾腾的好光景。

(原载于2022年02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01版)


文章关键词: 螺蛳粉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