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利洁能向光要电、以光治沙,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2022-02-10 09:35:37 来源:中国能源网 浏览:179
评论(0)
亿利洁能依托亿利集团治沙获得的土地资源优势、沙漠光照时长优势和丰富的吉瓦级生态光伏发电运维管理经验,做到了向光要电、向沙要绿、向绿要地,以光治沙、以农促产、以氢储能,助力区域新能源与资源循环利用推广、改善人居环境、优势产业开发、优势企业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目前国内已经有了‘沙漠、荒漠、戈壁+光伏’的项目案例,也成功的证明了‘变荒沙为宝’的‘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治沙固沙一直是我国生态治理的难题,这条‘新能源+生态治理’产业化发展的探索之路来之不易。随着风光发电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荒/沙+光伏’还有风光互补的产业化特色发展模式,将迎来新的发展。”亿利集团副总裁赵晋灵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目前,亿利集团在光伏产业园区种植乔、灌和草本植物防风固沙,并在光伏板下种植杨柴、花棒、沙打旺等优质牧草,同时在精品种植区利用大跨度光能智慧支架系统和节水灌溉技术种植马铃薯、南瓜等经济作物,让光伏板在发电的同时实现治沙改土和沙漠绿化的效果。”祁海珅说道:“光伏板本身就具备防风、挡风的特点,可减少和降低大风吹沙的影响,而光伏支架基础有很好的固沙作用,也能有效地阻止沙丘移动。如果在架空的光伏板下面再铺设适当的土并种植一些防沙的植物,沙漠就会变绿洲,同时形成‘植物绿+光伏蓝’的靓丽风景。与此同时,荒漠等地区的日照资源丰富,周边没有遮挡,光伏板在防风固沙的同时,减少了沙尘,并提高了光电转换比率,发电量也会增加投资主体的经济效益,是真正的1+1远大于2的新能源‘产业化+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最优发展路径。”赵晋灵表示,“十四五”期间,亿利集团将联合大型央企、国企,充分发挥各方在沙漠治理、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凝聚创新合力,借力资本市场,实现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有效融合,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在今年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第15次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我国指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作为国家第一期开工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已于10月16日在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开工。据悉,该项目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光伏治沙项目,由亿利集团和三峡集团共同建设,项目总投资近120亿元,规划用地规模10万亩,包括项目荒沙修复整治区22232亩和光伏发电治理核心区77768亩。据亿利洁能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项目光伏场区额定装机200万千瓦,采用双面双玻高效单晶540Wp电池组件,由635个电池子方阵组成,安装光伏组件约446万块。储能系统按照额定功率为光伏发电容量的20%、连续储能时长2小时以上、充放电次数不少于6000次的原则配置。项目新建3座220kV变电站,以3回220kV线路接入,新建220kV送出线路138公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对此,祁海珅说道:“这意味着需要在未来十年的新能源发展历程中,相对于2020年的5.35亿千瓦的风光装机总量,增加2.3倍的装机规模,也就是665GW以上的新增容量需求,对应的投资额度降达到2万亿元。事实上,截止2020年底,我国的累计电力总装机规模为22亿千瓦,可见我国要构建以新能源电力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魄力之大。”据悉,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平均上网电量410166.92万kWh。与此同时,还将实现年节约标准煤125.06万吨、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1.26万吨、烟尘排放131.25吨、二氧化硫排放656.27吨、氮氧化物排放734.2吨。“下一步,要保证和实施新能源电力的消纳机制。不过随着新能源高比例的市场化发展机制和电价市场化改革的推出和储能技术的应用,消纳问题也会迎刃而解。2021年底,风光发电也要全面进入平价时代,新增装机规模的扩大将会和各地方层级的消纳指标挂钩,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的新考核机制也会得到同步推进。”祁海珅如是说。亿利洁能开展的光伏治沙是目前发展太阳能与沙漠土地修复相结合的最佳手段,通过深入调整产业结构,聚焦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投资运营,亿利洁能不仅做到了向光要电、向沙要绿、向绿要地,还做到了以光治沙、以农促产、以氢储能,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