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做技术创新的痴迷者——访柳州黔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云

2022-01-25 11:12:38   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朱柳融   浏览:134 评论(0

在企业林立的工业城市柳州,柳州黔桥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柳州黔桥”)的名气和规模都不算大,但其实力不容小觑。致力于工程施工智能化及工程管理信息化研究的柳州黔桥,2018年被认定为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企业创始人——市第十三批拔尖人才肖云对创新的执着与痴迷:“都说做企业搞研发是找死,不搞研发是等死,即使企业真面临破产,也要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研发,才不枉此生。”

找准目标 拨开云雾

凭借北斗定位系统、5G网络、云计算、传感器、物联网等现代前沿技术,贵州湄石高速公路重点控制性工程——河闪渡乌江特大桥178吨重的钢桁梁吊装,在工程师操作控制下,实现了远程、自动、精准吊装。

这是肖云一直为之自豪的事,整套大规模集成可视化缆索智能吊装物理交付系统是由柳州黔桥研发的。“传统的吊装需要大量施工人员,负责指挥、观察、吊装,耗时耗力。”肖云说,采用可视化缆索智能吊装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和信息化的管理,能实现集中控制和远程监控,现场几乎不需要人,安全、高效。

在柳州黔桥成立之初,企业并没有那么“智慧”。

大学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肖云,带着让所学专业有用武之地的想法,1994年离开家乡贵州遵义,到工业基础深厚的柳州打拼。经过10年的积累,2004年他发起成立了柳州黔桥,希望在预应力行业闯出一片天。

“想法很好,但现实很难。”肖云说,因为没有明晰的方向,公司发展缓慢。2011年,当他看到“工程智能化施工”几个字时,感觉发展路上的云雾瞬时被拨开了。

精耕细作 赢得发展

但什么是智能化?怎么实现?这在当时没有标准可查,没有先例可循。不需要人为干预,自动采集存储,数据不可修改,就能让设备按照施工规范完成施工——这是他最初对工程智能化施工的理解。

带着这样“单纯”的想法,肖云带着团队开始不断摸索。终于在2012年5月,推出桥梁关键施工工艺设备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其中4项技术为独创技术,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系统达国内领先水平,主要技术要求及参数已纳入国家标准。

在2018年举行的全国桥梁学术会议上,世界主跨最大的上层式钢管拱桥大小井特大桥采用柳州黔桥斜拉扣挂施工关键集成技术,通过系统集成及数据实时传输,让坐在室内会场的桥梁专家看到了施工过程的直播画面。“这时我意识到,物联网、系统集成、大数据处理及云存储的成功研发,让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肖云说。

陷入困难 创新为要

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高质量的服务,柳州黔桥与两家大型施工国企及一家央企达成了战略合作,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成公司发展壮大的动能。至2020年,公司年产值达8000万元,进入高质量低能耗发展的快车道。

就在柳州黔桥发展蒸蒸日上时,新冠肺炎疫情袭来。“2021年我们严重亏损了,这是企业诞生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肖云无奈地说,“我们没有放弃,为了安抚稳定员工,坚决不裁员,不降薪,既然外部市场不好,那我们就专注于修炼内功。”

带着对技术创新的痴迷,柳州黔桥在2021年研发了两个新项目及应用,并完成了验收。“公司每年在研发投入的比重,超过产值的10%。”肖云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这是需要勇气的。但付出总会有收获,公司已累计获国家专利5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17件,参编国家及行业标准各一项,省部级奖若干。

2022年,已经起航,手握新技术,肖云自信满满。“随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开工,今年公司产值必将大幅度增长,至少恢复到2020年的水平。”肖云说,他们将在引进高端人才、加深前沿技术研究等方面持续发力,力争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为助推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文章关键词: 黔桥 技术创新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