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78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28%。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55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53%。国内车桩比例约为3:1,公共充电桩仍然存在分布不均、“旱的旱涝的涝”等情况。
面对一些现实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如何解决成为很多电动车主、电动出租车、网约车司机乃至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几个方面解决。”北京电动汽车车主沈涛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要加快建设公共充电站及充电桩,毕竟这对于电动车主和社会都是好事,而且要布局合理,由城区向郊区逐渐延伸,便利大家的出行;二是有关部门要研究对策,解决小区建设私人充电桩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也能减轻公共充电桩的压力;三是应该尽快推进充电设备及车上接口的标准化。电动汽车在国内发展这么多年了,充电接口仍然不统一,各大电动汽车生产商都在使用自己的接口,这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我看来,所有公共充电站,不管是建立在道路旁还是在小区内,都应该一致对外开放,让所有电动汽车都可以使用。”网约车司机小姜建议,再就是希望夜晚也能看到、看清公共充电设施的指示牌,不用再转来转去找不到。
“作为电动出租车司机,我认为电动出租车很方便,使用成本也很便宜,就是希望建设更多的换电站方便换电,本来司机们就不敢开空调,更不能让司机们都在寒风中排队等待了。”电动出租车司机郭师傅说,换电站充足了,很多问题就理顺了,对于方方面面都是好事。
“缓解‘补能焦虑’,还要加速电动汽车的技术开发力度和速度,改进电动汽车本身的短板。”江苏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厉建平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一是在动力电池技术上,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无论是在现有锂电池上解决抗低温问题,还是开发固态电池等新品类的动力电池,都对应用是有价值的;二是在电动汽车的热管理技术上,可以进行技术改进或采用新的技术,如现在一些电动汽车上采用了寒冷环境下电池加热技术,既可以使电池充满电,也可以保证电池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应该普及;三是公共充电设施、充电接口应统一标准。如果无法一步到位,可以循序渐进地推,例如在标准制定中提出3~5种推荐性标准作为过渡。
“我们的愿望实际上很简单,就是不用再在寒冷的冬夜去排队、能及时充满电,感受到电力满满的温暖。”上述多位受访者一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