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过剩预警!多家企业仍疯狂入场,这个最暴利的产业2022年将走向何方?

2022-01-06 09:49:25   来源:中国能源网   浏览:105 评论(0

失业一年的张军,没想到自己会突然被好几家公司争抢。

短短一年间,他曾经从事的硅料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亏损求生,到赚得盆满钵满。

张军所在的某多晶硅龙头企业,在2019年曾因业绩拖累而走到生死关头,公司也因此裁员上千人。当时,硅料价格徘徊在60-70元/kg。价格走高时勉强接近成本,而价格走低时,每吨硅料要亏损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富有戏剧性的是,2021年硅料价格从年初的80元/kg,一路飙升到了200多元/kg,最盛时高达276元/kg,出现十余年未有之繁荣。而等米下锅,也成了下游企业的常态。

这种疯狂持续了一年,拐点终于出现。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12月下旬,硅料价格开始下跌。同时,根据硅料产业至少一年才能释放新产能的扩产规律可以预测,一年后市场缺口将被填补,硅料价格高企的好日子,可能仅剩300天。

这也意味着,如果有企业选择现在进入该领域,那么以最快速度投产,也得一年左右才有产品投入市场,而彼时,硅料早已结束其黄金时期。

出场即巅峰。

然而就在产能过剩,危机四伏的预期下,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不仅有企业拿着真金白银来了,而且其身边熙熙攘攘簇拥着诸多赶路者:合盛硅业、信义光能和信义玻璃、江苏阳光集团等等纷纷投掷出以10万吨起步的硅料扩产计划。

为什么?他们打算干什么?他们又有什么抵御产能过剩的法宝?2022年,硅料的供需走向如何,它的走向又将给整个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是硅料太疯狂还是市场已失灵?

对于2021年的硅料价格上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分析称,2021年光伏用硅料供应量超过58万吨,足够近200吉瓦光伏组件用料,扣除各环节通量库存,满足全年160-170吉瓦的装机需求。

但是光伏硅片到电池组件端大规模的扩产引发企业对硅料供应的焦虑,纷纷签订长单,锁定未来三至五年的硅料供应量,多晶硅厂履行长单外,每月余量有限的情况下,市场零星交易的硅料价格飙升,带动硅料价格逐月攀升。

只有200GW的市场容量,却要扩产到400GW的产能,各主要企业从2020年四季度开始抢硅料订单,锁住了90%以上的硅料,一锁三五年。新加入的五家硅片电池企业也是10GW起步,每月抢不到10%的零售硅料,这推高价格,同时也推高了锁量但不锁价的长单价格。

但是,组件价格高企,四季度抢装没有到来,下游开工率下调传导到硅片,造成硅片企业降价清库存,零星硅料采购交易清淡。从12月开始,硅料价格在高位盘整后开始下跌。

上周,也就是2021年最后一周,多晶硅价格继续下跌,市场成交最低价221元/kg,较今年制高点276元/kg降低近20%。

吕锦标告诉能见,“开年第一周价格已经企稳,下游库存不高,开工率恢复中,开始筹划一季度的市场交货。今年上半年多晶硅供需仍然平衡,硅料价格低点可能在2022年底出现。”

隆基、中环、晶科、无锡上机等都在根据硅片产能的释放节奏协议锁量。几个大单在2022年之后会放大比重。有研究者估计五大主要多晶硅企业除零散销售为主的东方希望和部分自用的保利协鑫,其他三家大户已经签出80-90%的硅料供应。这种供求关系也决定了,2022年硅料的整体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下降。

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格暴涨意味着生产者将获得巨额利润,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控下,现有企业会采取扩张策略,从而提供更多产品,使暴涨态势较快得到扭转。

有业内人士称,硅料涨到200多元/kg,毛利率非常之高,这是巨额利润。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硅料这个行业如此赚钱,按理资金、企业应该疯狂介入,直到行业平均利润达到全社会行业平均水平,也就是说硅料价格应该会快速回到80元/kg,利润回到30-40%的合理区间,这才符合市场规律。

然而,硅料价格却暴涨一年多,并将在2022年依然相对平稳。市场怎么不灵了?

其实,比起3个月就能完成生产周期的下游组件产品,硅料扩产有其核心制约因素。

首先,硅料生产周期较长,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设备,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一般来说,硅料厂房的设备,包括零部件多达数千种。仅仅关键设备,从定货到交货就需要9-10个月的时间,不同客户还会需要特殊订制的设备。目前的供应商有近千家,大多为国内企业。

因此,经验丰富的企业,至少需要一年左右才能完成从建厂房、购买安装和调试设备的周期,经验欠缺的企业甚至两年都无法完成。

如东方希望是从行业外进军多晶硅,一开始规划了12万吨,三年之后的2020年底,东方希望多晶硅才实现4万吨产能。这是其上马硅料多年后取得的成果。比起其设计产能,这个数字虽仍有差距,但却走过了漫长的筹备期和摸索期。

其次,硅料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一个成熟的团队需要多种专业人才。行业平稳发展的时候人才总量相对平衡,在行业需求爆发的时候便也成为供应短缺的制约因素。

再次,硅料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动辄数百亿元的投资,限制了规模过小的玩家进入。

最后,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钢厂炼钢不能轻易熄火一样,硅料的生产也轻易不能关停,即便亏损。关停一次,设备重新调试,热量重新供应等方面的损失巨大。

四重因素,形成了硅料企业发展的四重壁垒。对于今年的硅料企业来说,这也是其获取暴利的四重保障。

例如,新特能源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7.51亿元,同比增加130.17%;除税前利润为16.99亿元,同比增加6805.50%;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12.28亿元,同比增加70565.25%。也就是说,这家公司的拥有人利润增加705倍,公司税前利润增加68倍。

而对于行业外的企业来说,即便硅料价格一再猛攀高峰,硅料企业利润翻番,它们也无法快速入场。

过剩之后的逆流逻辑

市场之手并没有失灵,只要假以时日,硅料的高价便会被再次平衡的供需拉平。

2021年全年国内硅料总供应量约48.7万吨,进口11.6万吨。吕锦标预测,2022年全年我国硅料产量约70万吨,进口12万吨。主要新增产能集中在下半年投产。

一万吨硅料大概可以满足3.5吉瓦的装机,因此,2022年国内硅料产量基本能满足业内预期220-230GW的装机需求。而随着更多新增产能的释放,一年后,硅料过剩,价格下行似乎成为必然。

然而,仍有企业选择跑步入场,从硅料龙头厂离开的张军也成了这些企业争抢的对象。为什么还有企业选择在这个时候逆势投产硅料?

光伏行业发展近三十年来,不同产业环节的产品都在动态变化中不断趋于平衡,随着行业的成熟,动态变化的波动将越来越小。新入局的企业不可能不知道过剩可能很快就会发生,但过剩意味着下一轮需求的产生。新进企业对此保持乐观。

此外,在双碳目标之下,新能源新增装机的预期清晰可见,光伏也成为一个预期良好的黄金赛道。这也是大批企业仍然在“散场”时选择入场的原因。

前年12月12日,中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

对于硅料来说,一吉瓦组件需要2800吨多晶硅,即便按照这个偏保守的目标计算,未来10年光伏有2倍以上的增长空间。为实现双碳目标,光伏的渗透率要从现有的3%发展到60%,数据背后则是20倍的市场空间。

面对过剩预期,和远期巨大的蛋糕,新进企业将和已有的成熟企业同台竞技。这个时候,企业发展靠什么?成本。

如今,不同于10多年前受制于人的草莽时代,如今,全球硅料生产头部企业中,多晶硅产量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占比80%以上,已基本可满足行业需求。

以协鑫和通威为首的硅料企业,各自带着成熟的工艺、精细的管理和较低的成本角逐全球硅料市场。我国硅料环节形成2+3的竞争格局,分别为协鑫、通威两家巨头公司和东方希望、新特、大全三家龙头企业。

这些企业的多晶硅生产成本中,原料成本、能源成本、折旧成本是主要组成部分。

多晶硅的生产成本以5万元/吨为基准。其中,多晶硅的生产原料是工业硅粉,大概2万元/吨,占生产成本的40%。

能源成本也是重中之重。吕锦标称,目前多晶硅生产可以做到45度电/公斤,按0.25元/度电计算,占到总成本的20%左右。也是因此,多晶硅企业更多开始选择把工厂设在四川、云南等水电价格便宜的地方,和新疆、内蒙等电价低廉的区域。

折旧成本大概为每万吨产能7亿元投资的强度。

而当行业出现过剩时,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将最先拿到安全牌。

对于整个产业链来说,当硅料开始过剩,被压抑地需求也将得以释放。而产业链不同环节将展开新一轮的扩产潮和供需关系变化。不同企业之间则基于新的发展需求和话语权演变,上演另一番别开生面的精彩故事。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