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荣光,历久弥新。
近期,工信部公布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柳州空气压缩机厂(以下简称“柳空”)项目榜上有名,成为广西首批、柳州首个国家工业遗产项目,实现我市在国家工业遗产中“零”的突破。
在柳北区北雀路129号,走过几十年风雨路的老厂房迎来新生,东方梦工场——柳空文化艺术创业园(以下简称“柳空文化园”)破土重生。一个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工业遗产,作为整个文化创意园区的核心保留了下来,进而迸发出新的活力。
不只是柳空,越来越多“老柳州”记忆里响当当的名字正在被唤醒,它们被赋予新灵魂,焕发出新生机。
改造——
留住一抹“工业乡愁”
思绪回到火热的工业建设年代,1958年,十大工业项目在柳州落地生根,奠定了“工业柳州”的框架与基石。其中,就包括柳州空压机厂。
“柳空是柳州工业文明发展演变的见证者,浓缩了几十年工业发展的精华,是宝贵的工业遗产。”市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市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艳说,市委、市政府从顶层设计画下蓝图,即用改造取代重建,为城市留下一抹“工业乡愁”。
走进如今的柳空文创园,大面积红砖墙构筑出高大的厂房,融合灰白色块与直线型玻璃勾勒出的几何形状,静静述说着工业与历史交织的奥妙。建筑是肌体,工业是血液。破旧的厂房摇身一变,成为集艺术创意、影视产业、主题配套为一体的文创园区。
作为柳州第一个国家工业遗产项目,柳空文创园将如何擦亮“金字招牌”?刘艳表示,将进一步开发工业旅游创意产品,打造沉浸式工业文化体验产品和项目,创新工业文化研学课程设计,举办各类工业文化主题展览、科普教育、文创体验等活动,打造“文化产业+创意经济+旅游经济”相融合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保护——
让城市文脉“活起来”
在柳州工业博物馆二楼,VY-9/7型空气压缩机,格外引人注目。它有着亮眼的橘红色外形,印着醒目的“柳州压缩机总厂制造”字样。
“这台机器曾参加过葛洲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天安门广场改扩建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在海湾战争中,中国灭火队奉命前往科威特灭火时,灭火设备中就有这台空压机。”柳州工业博物馆副馆长李子军介绍。
工业遗产认定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以移动文物。此次国家工业遗产项目,由市文旅集团与柳州工业博物馆联合申报,除了柳空老厂区范围内的7栋历史保护建筑,V系列自制专用生产线等10多个生产设备,也是其中的核心物项。
在李子军看来,除了建设工业博物馆,“博物馆+企业”也是对工业遗产另一种保护形式。2011年,柳州正式启动博物馆群建设,五菱柳机企业博物馆、柳州牙膏博物馆、柳钢展览馆等一批以“企业+”为概念打造的企业博物馆涌现。企业的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停产的产品以另一种不同的形态成为工业遗产。
与此同时,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名城保护管理科获悉,下一步,我市将通过加强普查挖掘的方式,全面摸清柳州工业遗产的数量、保存和使用状况等基本信息。对于已纳入文物、历史建筑名录的工业遗产潜在资源,我市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
据初步了解,目前柳州共有工业遗产潜在资源41处,柳州机车车辆厂、柳州市电子管厂、广西柳江造纸厂、柳州市床单厂等名列其中。已公布为历史建筑的工业遗产潜在资源,包括原柳州市印刷厂托儿所、柳州电灯公司旧址、柳州铁桥等12处。
重生——
让工业遗产“火下去”
工业的积淀,沉入血脉,历史的旧痕迹也能为时代发展赋能。
如何让工业遗产活起来、火下去?“我们将工业遗产保护与文旅发展、红色教育、文化艺术等有机结合起来,让‘老面孔’焕发新活力。”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我市在保留原有工业肌理和气质的基础上,为工业遗产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柳州工业博物馆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化博物馆丰富游客体验,2021年接待游客超110万人次;
柳州市联华印刷厂旧址经过保护性修缮,展示联华印刷厂革命斗争史和中共柳州地下党简史,已经成为我市红色文化的重要宣传阵地;
2021年,我市发布5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其中就包括工业遗址游,将柳州工业博物馆、柳空文创园、石尚1966文化艺术园区等景点串联成线路,让游客了解柳州工业文化资源、感受柳州工业文明;
今年5月,音乐剧《致青春》车间版,被柳州工业博物馆正式收藏。这部在车间里诞生、讲述柳州工业发展故事的音乐剧,成为独具特色的工业展品。
据了解,目前,我市正在制定《柳州市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将利用废旧厂房赋予文旅和商业内涵与业态,以工业遗产空间的改造,实现工业遗产的利用式保护。
时代大幕拉开,工业遗产绽放出新的光芒。
如果工业遗产保护是一首歌,最精彩的一段,还看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