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8 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东北师范大学刘益春教授、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兼职教授米夏埃尔•格雷策尔(Michael Grätzel)成功入选。
记者注意到,两位教授都从事光伏相关研究并取得杰出贡献。
东北师范大学刘益春教授入选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
2019年,刘益春教授与张昕彤教授团队承担了高效量子点光伏材料与器件子课题的研究任务,两年的时间内在三维体异质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界面工程、高质量量子点墨水制备、外压诱导增强量子点间耦合效应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
2021年4月,刘益春教授与张昕彤团队与日本东京大学合作,在量子结型PbS太阳能电池上获得了10.5%的光电转换效率,这也是目前报道的该类型电池的最高效率。
南开大学Michael Grätzel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Michael Grätzel被誉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之父”,主要从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太阳燃料的创新研究,其发明的纳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第一个具三维互穿网络结构的“本体”异质结器件,是唯一一种将光吸收与电荷分离和载流子输运过程相分离的光伏电池。
1991年,Michael Grätzel发明了介观染料敏化太阳电池;2014年,首次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用于光解水,并取得了12.3%的制氢效率,创下当时廉价材料光解水制氢效率世界纪录;
2021年3月,Michael Grätzel获得了13.5%的基于铜电解质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最高效率,并在活性面积为2.8 cm²的共敏化太阳能电池在室内光下获得了高达34.5%的效率记录。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异质结和钙钛矿作为备受看好的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取得快速高效发展离不开这些学者的潜心研究,让我们再次恭贺两位教授入选!
责任编辑: 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