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深度:国电投升级,钱智民求变

2021-11-19 10:30:46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曹宇   浏览:167 评论(0

央企民企共同寻求变革共同构建全球最大的新型电力生态群落

央企调思路,能源大联盟

或许钱智民已经在思考,在未来一个全面电力化,同时电力免费和无限的时代,国家电投这样的发电企业将发挥怎样的贡献。

11月5日,国家电投董事长兼党组书记钱智民、中金资本总裁单俊葆与协鑫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共山,三位大佬聚在一起,探讨合作空间。最后,在钱智民和朱共山的见证下,国家电投与协鑫集团签订了全面战略协议,双方将主要在“共建零碳产业园”“绿氢基地”“光伏组件产品与服务”“移动能源新业态”“新能源项目开发”“综合智慧能源”“产业金融”等7个领域深度合作。

在此之前的几个月内,钱智民亲自出面和特变电工(10月)、隆基股份(9月底)、锦浪科技(9月初)、阳光电源(6月底)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协议,只不过这次与协鑫集团的协议中,多了“全面”二字。

而光伏行业之外,钱智民还出面与中石化、中石油、中建材、华为、明阳智能、中金、光大集团、宁德时代、中国东方等传统能源、风电、储能和资本等不同种类的企业签订了合作。

通过梳理公开信息,可以看到国家电投在与这些企业合作的主要方向:

从这些涉及方方面面的战略合作中不难判断:国家电投正在试图构建全球最大的新型电力生态群落。

这是国家电投“2035一流战略”的具象化体现。

2018年1月,钱智民任国家电投董事长。同年12月,国家电投正式提出“2035一流战略”,即2020年成为国内领先的清洁能源企业、2025年成为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清洁能源企业、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

“2035一流战略”有几个核心要素:

新业态&新产业(风光储氢协同与能源数字化智能化)

重新定义总部职能(更有利于在多变的形势下做好顶层设计)

解决制约战略落地的体制与机制问题(为改革扫平障碍,建立新机制)

建设相匹配的一流决策、执行队伍和产业。

这些项目投资动辄数百乃至上千亿。根据规划,国家电投到2025年将建成十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将东北、西北、西南的绿色电力跨区域、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到负荷集中区域,加速化石能源替代。依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核能及大型海上风电基地,积极布局开发氢能、综合智慧能源,打造创新型的引领性区域,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形成区域战略性支点。

国家电投还提出,推进氢能、储能及其他先进技术解决方案,建设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清洁能源生态系统。同时,创新能源产业新生态,国家电投从发电侧向电网侧、用户侧延伸,连接生产、服务和终端消费,构建生产消费一体化的开放共享、互动共赢的能源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用能高端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

早在2019年8月,钱智民就对外透露了国家电投的发展愿景:先进能源技术开发商、清洁能源供应商与能源生态系统集成商,提出将主要依托大项目,进行大规模、大兵团、多种能源集团作战。上述表单中的企业只是“新能源兵团”的一部分,而钱智民仍然以惊人的激情,不断地走访各大合作伙伴,扩充队伍。

就在发稿的前两天,钱智民又与晶科董事长李仙德进行会谈,又下一城。

10月12日,钱智民在出席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峰会发表主旨演讲,将庞大的战略规划,清晰地归类为四件工作:

其一,通过农光、渔光、牧光、光伏治沙等 “光伏+”拓展光伏应用场景,通过给各行各业带来变革,塑造新的低碳中国;

其二,打造绿色低碳可循环的新经济,可以概括为“以绿电供绿产”,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电/氢替代用于电动汽车、光伏制造、锂电材料等领域的绿色用能;

其三,研究多种能源智慧融合,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网体系顺利建立提供支持;

其四,加强国际合作,将中国的能源建设与管理经验推广到海外。

能源革命&工业革命:钱智民眼中的新世界

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发数月后,美股用史无前例的三次熔断向旧时代作别。4月国家电投召开的工作会议上,钱智民以此为开篇,谈了自己对“2035一流战略”的再思考再认识,主要观点如下:

中华民族以新能源迎来重大历史性机遇。“工业革命的核心本质就是能源更替转换的革命。”国家电投在这场能源革命中要当领跑者。(其清楚地认识到能源革命与工业革命的联系,以及全球在新工业革命下将发生的变化)

能源、数字与智能技术已开始融合并势不可挡,行业界限变得模糊,跨界竞争即将发生且竞争对手更多来自外部。

着力培养具备复合型年轻人才。(为应对未来错综复杂的竞争与能源安全形式做准备)

趋势会进一步加速,国家电投要加快步伐,追赶变化。

不得不说,这是一篇非常高水平的讲话。而且应当注意那个“再”字,说明这位国家电投掌门人的思想认知也仍然是与时俱进,据说这样的再思考已经进行了好几次。

钱本人就是那种复合型人才。他上海交大核动力工程硕士,在核电领域摸爬滚打25年,从基层干部一直做到中广核党委书记、董事长,一步一个脚印,履历完整。

在广核任上时,钱智民曾说过非常能体现他发展思路的一番话:“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研究一下中国特色,怎么样让核电安全又经济的运行。如果用开放的方式,就应该用较松的管制办法来管;如果用垄断的方式,就要用垄断的方式来管。关键是相应的机制要跟上。”他认为不同的市场环境和产业形势,应该匹配以相应的管理办法。

2010年-2012年,钱智民出任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分管电力、节能和科技装备以及核电,从经营者变为主政者,让他的视野和思路更加具备全局意识。2012年5月,钱智民赴中国核工业集团任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在中核工业工作期间,钱智民当选了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2018年1月,国家电投原董事长王炳华退休,钱智民接任,至此,钱在中国三大核电集团都担任过了董事长或总经理职务。

而此时的国家电投也已重组三年。2015年5月,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电投)与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其中中电投在光伏行业可谓声名赫赫,光伏治沙、生态修复、光伏领跑者、风光互补以及先进光伏技术方面独占鳌头,旗下子公司以黄河水电为首因为领跑光伏产业还收到了总书记的赞扬。而对于光伏,钱智民一点也不陌生,在他任董事长期间,中广核集团不仅在核电领域实现扩张,还参与了国内第一个光伏特许权敦煌10MW项目、四川遂宁水电项目建设,实现了以核电为主业,多领域共同发展的目标。

到8月底,国家电投新能源装机达到7021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达到1.09亿千瓦,在总装机中占比升至58.69%。其中今年前8个月,国家电投新增清洁能源装机1100万千瓦,其中光伏新增装机572万千万,风电新增装机400万千万。截至8月末,该公司光伏发电总装机达到3533万千瓦,继续稳居全球第一;风电总装机3488万千瓦,居全球第二;水电总装机2399万千瓦,今年发电量为639.93亿千瓦时;随着红沿河核电5号机组商运,公司核电装机达到809万千瓦。

每一代国家电投的掌门人,都给国家电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核电领域转向更广阔多种能源的钱智民开始思考国家电投如何“奋六世之余烈”,更好的打好手中的牌,又如何根据未来的形势发展抓到更多的“好牌”,这也是“2035一流战略”的基石。

而随着总书记宣布中国“3060”碳中和目标后,这个三年前制定的战略也更紧密的与世界的发展大势相结合。

但摆在钱智民眼前的挑战仍然很艰巨。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位在新能源领域最有话语权的企业负责人,身上背负的担子远超许多人想象。

碳中和&央民合作新模式的窗口期

国家电投的战略布局具备很强的前瞻性:央企的视野格局与资源,与民企的先进智造与灵活机智,这种深度的央民战略合作在未来可能会成为常态,能够更好的解决需要综合发展的复杂性难题。

以协鑫集团为例,其曾常年居于全球新能源企业首位,但由于光伏电站欠补问题,过百亿资金被占用,在上一轮产业升级过程中居于被动地位。2020年,协鑫携“黑科技”颗粒硅上演王者归来一幕,光伏欠补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出售电站瘦身成功的协鑫集团提出了“目标碳中和,协鑫再出发”的战略新思路。

再次发力的协鑫集团变得更加谨慎。以往电力投资的经历让协鑫明白,“能源变革”如此庞大的命题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过于庞大的,涉及的资金、政策、产品、技术支持都是天量。于是,再次出发的协鑫集团“知其雄”却“守其雌”,选择了登上国电投构建的这条能源航母,共同扬帆起航,同时在光伏产业链端也更加注重维护产业链关系,营造长久共赢的局面。

其它企业也有着相同或不同的原因,或处于产品销售需求,或同样面临着业务转型,或是想抓住碳中和的机遇,但不管如何,他们现在都加入了国电投的队伍,开始协同作战。

在国电投与民企的合作中,双方的身份是多样的,但总的来说,作为民企更多的承担产品制造、项目开发这样需要专业与灵活兼具的环节,国电投则发挥资源整合、资金、运营方面的优势,同时在能源项目中起到稳定经营的“锚点”作用。

这样的合作有利于双方共同规划、落地规模更大、功能性更强的综合能源项目,可以更好地进行顶层设计,有效推动技术进步,并保证了供应的稳定与高品质,同时能够确保清洁能源项目更好的从国家碳中和整体需求的角度进行经营活动。

“碳中和”是个很特殊的政策,对于新模式的需求前所未有。

2020年底中央首次提出“碳中和”这一概念时,不同与以往的政策快速的被地方政府响应,在三四个月内很少有地方政府出台明确的碳中和实施纲领,但在这段“真空期”渡过后,“碳中和”这一词汇成了所有政府所有企业共同推进的最热词汇。

那几个月,各地政府都在试图理解碳中和是什么,又要怎么干这样一个跨度四十年周期,需要两三代人奋斗的超级工程。

想要搞明白背后的逻辑,要先认识到中央所明确的“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到底有多“广泛”,又有多“深刻”。简而言之,就是看这次“碳中和新浪潮”的“浪”,有多高,有多猛。

先看看碳中和工作会涉及哪些政府部门。

如果将能源、交通、建筑、工业、农业等多个产业为产业横轴,生态环境、金融财政、商务司法、科技进步等领域为纵轴,会发现我国四十多个部委绝大多数与碳中和几乎都是“强相关”。所以也可以说碳中和涉及我们生产消费的方方面面。

是不是觉得很夸张?

以智能制造行业为例,仅这一个领域,今年3月就由13个部委共同发文推动。

“顶层设计”,这个自十二五期间首次出现在中央规划中的名词,并不只是“高屋建瓴”、“立意深远”这些气魄宏大的概念,而是真正要落实到“事实正义”上。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将落实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随后,“1+N”的概念也被引入诸如碳中和等复杂需要体系化的政策之中。

“程序正义”和“事实正义”是司法界经常争论的两个话题。程序争议代表规则,而事实正义又叫实体正义,代表结果。二者并不矛盾,但在执行的时候不同的优先级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单线治理模式不够用时,全局治理新模式必然将应运而生。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谈的就是不只市场适应政策,政策也要相应适应市场。

规则往往是事物和模式建立时的第一要务,而需要发展或者现有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规则往往不再适用实际情况,需要调整,如果调整不够及时,就会反过来阻碍社会进步。

这恰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当单线行驶的程序正义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之时,政府可以通过调控,来适当的调整规则,确保实现“事实正义”。

所以再联系到碳中和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碳中和是一个极度需要顶层设计的伟大工作,导致现有的大量规则将被改变,甚至制定规则的机构与让确保规则良好运行的机制都可能会进行调整。

举个简单的例子,城市居民楼屋顶,因为产权复杂,因此没办法建设光伏,但从减排和消纳的角度出发,又是非常理想的应用场景。所以随着碳中和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政府部门肯定会针对城市屋顶建设光伏电站出台相关的政策。而能源局推出的“整县推进”策略,实质上也是对于原有规则的一些初步改变。

摆在全行业眼前的事实是:所有人都知道会发生变革,但很少有人知道变革何时发生,又如何引领变革。而行之有效的变革案例出现之后,会迅速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成为“新常态”。

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国电投在新能源领域夯实了极强的技术与人才专业队伍,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经验,钱智民马不停蹄的奔走,在自身做专做精的基础上,与各优势资源方对接,才能够撑起更宏大的能源互联格局。

工业革命与大国复兴梦

人类正在全面步入电力社会,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耗形式将大部分逐步被电力所取代,而实现碳中和时,其中大部分又是光伏、风电这样的可再生能源。

随之而来的,是生产与生活秩序的升级与重塑。在这个过程中,在过去的二十年,互联网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世界尤其是中国,而未来四十年,则是通过能源和物联网再次重构新的经济与社会体系。“能源腾讯&阿里”将在诞生,而如加油站这样的“实体店”以及背后的经营网络将被重构。

从孤立创新走向系统级创新是必然趋势,能源互联网,自然要“网”状建设。

或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些太过遥远。但对于钱智民率领的国电投来说,贯彻落实“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却被正在一点一滴的践行。

而能源革命结合AI技术,将给这个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和巨大的机遇,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诞生。几乎可以确定的是,随着逐步AI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自然资源丰富的西南、西北地区将不再受人才制约,能源禀赋优势放大,契合国家下一轮注重公平分配的方针战略,成为拉动经济的新高地。而国电投与诸多企业合作的能源走廊,大多将坐落于此,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中国进一步复兴的助推器。

钱智民生于1960年,与新能源领域的另一位权威专家李俊峰一样,石油危机伴随着他们的少年与大学生涯,他们都清醒的认识到能源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1980年8月,由于油价飙涨,中国成立了国家能源委员会,由两位副总理亲自挂刷,煤炭、电力、石油等各部部长位列其中。

那时正在上海交大学习核能技术的钱智民,内心肯定也渴望中国从能源紧缺的“白登之围”,走向稳定富足;而四十年后,携中国几代能源人的奋斗成功,并在历史性机遇加持下,国电投已兵强马壮,枕戈待旦,准备“封狼居胥”,剑指零碳。

责任编辑: 李颖

文章关键词: 钱智民 新能源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