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于北京举办的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智能+能源”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集旸表示,地热是地球本土的未来能源,也是智慧能源,因具有清洁、高效、无碳等特点,将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起到很大作用。“同时,我国长期实践已经证明,地热能在城市供暖、大气污染治理方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据国家地热能中心第四届指导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透露,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3.9亿平方米,居世界第一。这相当于我国人均使用地热面积约1平方米。
汪集旸认为,我国具有相当丰富的地热资源,将地热能用于清洁供暖,可以节省很多传统能源,减少大气污染。此外,我国还是建筑大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还会继续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地热能将对实现“双碳”目标起到很大作用。
会议上,汪集旸还强调了“地热+”的思维和应用。他表示,地热一定要与其他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联合起来,例如核能、水电、太阳能、风能等。在地热能缺少的地方,加入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反之,在其他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短缺的地方,也可以加入地热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一定要搞‘五湖四海’,联合起来共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在汪集旸看来,地球不但是一个庞大的热库,还是庞大的储热库。近年来,他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地球充电宝”的概念,这是指以地球介质为载体的“地热+”多能互补储/供能系统。该系统可将各种形式的能量储存于地下并按需求取出加以利用,是地热开发利用的一条新途径。
汪集旸认为,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地区还存在十分严重的弃风、弃光现象,如果将地球作为储热器,它将比传统储能技术规模更大、成本更低。
据悉,该论坛主办单位为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关村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北京民合国际交流基金会。
责任编辑: 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