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封《深圳市电动汽车充电行业联名投诉信》在充电桩行业流传,这封42家充电运营商参与其中的投诉信,再次将充电领域“价格战”这一话题带入人们的视野。事实上,充电“价格战”已然成为充电服务行业的“年度大戏”,在不同地方轮番上演。然而,在这场“价格战”中似乎并没有赢家,无论是用户、运营服务商,还是第三方服务平台都很难从中获得太大收益,但“价格战”却又在不停地上演,且愈演愈烈,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场“价格战”何时休?
充电“价格战”在不同地区轮番上演
《深圳市电动汽车充电行业联名投诉信》由深圳42家充电运营商联名发起,投诉第三方充电平台用大额补贴的方式扰乱行业正常市场竞争。“价格战”导致运营商承担巨大压力,希望有关部门加以重视,共同构建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投诉信显示,一些网络平台从粗暴的低价引流跟进,导致充电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免费充电”、“免服务费充电”、“1分钱充电”的活动此起彼伏,而最终惨遭屠戮的是充电重资产运营方,充电站运营商成为“待宰的羔羊”。
事实上,充电行业的“价格战”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今年以来,五花八门的“价格战”就在多个地区轮番上演。仅今年上半年就先后发生了小桔充电垄断遭投诉,广州运营商投诉事件,东莞、湖北行业协会谴责平台低价竞争,陕西行业协会就低价倾销等行为进行处罚等事件。今年6月,国网(山东)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发布一则严正声明称,今年以来,个别充电运营商引入野蛮资本大搞1分钱充电、0服务费等低价促销和恶意竞争,严重扰乱了山东区域正常充电市场秩序,误导电动汽车车主充值充电,给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为维护山东充电市场的健康稳定,国网(山东)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决定,自6月8日起,全省部分充电站服务费价格调整为0.1元/kWh起。陕西省电力行业协会充电设施分会也召集星络充电、快电、新电途(支付宝)、云快充等互联网平台企业召开座谈会,整治陕西充电市场“价格战”乱象。6月15日起,在陕西发起低于成本价的促销、补贴等扰乱市场的“价格战”将被处罚。此次深圳42家充电运营商的联名投诉再一次让这一矛盾激化,广东省充电设施协会对此公开表示,计划召开充电设施行业运营平台企业沟通会。
“价格战”背后是平台争抢市场份额
“最近这半年,国家有关部门在加强监管,我们也在加强自律。我最近特意查了下,‘1分钱’充电这样的低价竞争已经很少了,我们平台从来没有参与过。”一位充电平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查处下,“价格战”已经有所收敛,但的确也不乏有人“顶风作案”,以“价格战”的方式大肆抢占市场,以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位工作人员坦诚,作为一家服务平台,刚开始介入市场时,似乎没有除价格优惠之外更好的方式来吸引用户,而无法吸引用户平台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第三方服务平台用“价格战”抢夺市场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尽管我们没有‘1分钱’充电这样的活动,但在竞争对手步步紧逼之下,我们也不可能完全无动于衷,只能拼命融资,用资本的支持支撑我们在竞争中得以存活下去。”该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为了抢夺市场份额,有些平台陆续推出“服务费1折起”、“全部桩、全时段、零服务费”、“1分钱充电”等补贴活动,还号召用户用领券、购买套餐等方式获得优惠。有消息称,某平台“烧”了3亿元用于开展“价格战”,由此吸引了大批用户。“本质上,这些‘价格战’,都是平台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吸引用户采取的手段,这和当初共享单车、网约车一样,是平台‘价格战’的一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这类网络平台必然会经历的一个过程。”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表面上来看,消费者在这些活动中暂时得到了实惠,但各平台在“价格战”中推出的承诺往往并不能全部兑现,而且“烧钱”之前,平台也承担着很大的风险,长期发展下去并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不过,资本也不支持这些平台长期‘烧’下去,把竞争对手打败了,优惠也就结束了,就像今天的共享单车,月租费用已经从免月租、不到10元、十几元,变成今天的20多元了。平台用‘价格战”吸引了大量用户后,竞争对手被削弱或倒下了,其也自然而然会恢复正常价格,甚至开始垄断市场。”该业内人士说。
最受伤的还是运营服务商
事实上,在这种“价格战”中受到伤害最大的还是充电运营商。“第三方服务平台推出的‘价格战’,往往强制要求我们必须参加,虽然表面上看用户多了,但因为我们要和平台一起承担成本,实际上我们的收益并没有增加,甚至还会出现亏损。”深圳的一位运营商无奈地告诉记者,与平台“价格战”同时进行的还有合作的排他性,也就是变相的垄断,大部分平台都会要求运营商只能跟自己单向合作,而不可以同时和其他平台合作,否则需要支付违约金。“现在的消费者很少绑定在一个平台充电,而且车辆是流动的,大家都是开到哪就在哪充电。长期下去,我们运营商会承受很大的压力。”这也是深圳运营商发起联名投诉的根本原因。深圳的联名投诉信也称,在流量平台的无序竞争下,整个市场“一地鸡毛”,各运营商被玩得非死即伤,无一幸免。原本带着希望进场的充电站投资商们纷纷离场,无法离场的投资者们则苦不堪言。
充电基础设施是重资产投资,运营服务商需要进行较大投入,普遍有很大的运营压力。据了解,目前充电服务商的充电场地大多采用租赁的方式,一般是5年限期,而充电服务商需要在3年内收回运营成本才能保障后续发展。但运营服务商现在的收入来源主要就是充电服务费,在“价格战”中,充电服务费一直在下降。“受‘价格战’影响,深圳的充电服务费已经从原来的0.6~0.7元/度,降到了0.1~0.2元/度,收入根本抵消不了我们的运营成本,更谈不上盈利。”深圳这位运营商遭遇的情况是大多数充电运营服务商面临的普遍难题。而且,虽然充电服务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事实上,这一行业至今仍未出现一家盈利的企业。几家行业龙头企业虽然都号称已经盈利,但事实上,谁的财务状态都不乐观。行业总体尚处于靠资本支持扩展市场的初期,谈盈利还为时尚早。“一些有资本支撑的企业,正在不断地扩展市场,‘跑马圈地’等待时机;而那些资本实力较弱的企业,可能等不到盈利的那一天就倒下了。”上述业内专家判断,虽然监管部门在加强监管,但局部地区的“价格战”短期内根本难以根除,这也是充电服务行业必然会经历的一个发展过程。据了解,深圳的联名投诉信虽然得到监管部门的回应,市场监管局建议联名企业给出更多关于平台破坏行业生态具体行为的举证,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有关行业协会也在组织运营服务商和平台开展沟通,但要想杜绝“价格战”却很难。
“提升服务质量才是充电运营服务商,甚至包括第三方平台生存下来的根本。”一位行业机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首先,充电运营服务商在选址时就要做好充分准备,合理规划,以确保充电站能吸引足够的用户;其次,在服务过程中,要用服务质量的提升增加用户黏性,提升充电桩的充电率。除此之外,还可以探索一些新商业模式增加充电站收入,如增值服务的拓展等。但这些都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充电运营商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不时遭遇各种挑战。而要构建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不仅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还需要所有参与者加强自律,更需要服务商提升自身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竞争力以应对各种考验。
责任编辑: 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