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4 08:48:09 人民政协报 作者: 记者 李元丽
9月5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举行的2021中国碳中和发展论坛引发行业内广泛关注。
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作出了碳中和承诺。“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强调。
“碳中和目标与空气质量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低碳能源转型对中国空气质量长期持续改善起到决定性作用。”贺克斌表示,据测算,碳中和情景下,能源转型对2060年中国PM2.5浓度改善的贡献可达到75%左右。
贺克斌指出,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时间短、任务重:一是我国的高碳能源结构,2019年主要国家的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50%-85%,我国约为85%;二是我国的高碳产业结构,在全球产业链分工里,水泥、钢铁、石化这样高耗能的工业,在我们整个产业中的比例还比较高,实现碳中和,煤电二氧化碳排放要基本清零,非化石能源发电要达80%以上,低碳转型非常艰难。
对此贺克斌建议,我们可以通过“五碳并举”来攻克难关。一是资源增效减碳。当前消费水平下,能耗每降1%,可减排1亿多吨二氧化碳。二是能源结构降碳。我们要重新认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只讲富煤、缺油、少气不能全面准确表述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地质空间存碳。通过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来解决一部分二氧化碳。四是生态系统固碳,增强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五是市场机制融碳。碳市场会通过市场机制来推动各类技术更合理有效地应用。
在贺克斌看来,“五碳并举”实现碳中和将带来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的重大变化,这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涉及观念重塑、价值重估和产业重构,会带来广泛影响。从具体路径来看,中国绿色租赁发展共同体主席张利钧认为,应坚持“3+3”的模式,即坚持集中发电端、增加新能源的消费端和固碳三端发力,统筹政府、民众和企业三方参与。